高三少年不堪性别霸凌,留下遗书:“对不起,我尽力了。”
[lm_byline]17岁高三少年不堪性别霸凌,在向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师求助无果后,从学校教学楼一跃而下。在遗书中他写道:“对不起,我尽力了。”
2020年6月1日儿童节,新浪微博网友 @重庆二外徐爸爸请求帮助 在微博上发文,声讨孩子徐某某(以下称“徐同学”)因校园霸凌选择轻生,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校方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支持,间接害死了儿子。
通过有限的关于徐同学的生前资料,我们可以再一次,透过逝者的血泪看到,性少数青少年究竟面临着何等残酷的生存挑战。
首先,家长不理解性少数孩子的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
其次,校方没有提供性别平等和性别多元的教育,校方管理层和教师们对于性别的校园霸凌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最后,徐同学曾经接受过精神诊断和心理辅导,然而在专业人士那里,ta也没有得到支持。
原本就有抑郁症的ta,在屡次求助,屡次被否定的情况下,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80万人因自杀死亡,每4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自杀死亡。自杀是15-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自杀死亡数被战争和凶杀的总数还要多。
弱势群体如妇女、精神障碍者、性少数者、残障者,通常自杀率比较高。有自杀的倾向的人会认为:1. 痛苦是无法逃避的,无法忍受的,无法结束的;2.自杀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真正去实践了自杀的人,通常是因为再也无法独自承担痛苦,而环顾四周,找不到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
徐同学的《活着》一文,讲述了ta在自我认同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很大的挑战:“……镜子锋利的残片划破右拳的肌肤,在刺目的猩红下映出令人作呕的侧影。所有的情绪化作愤怒、不甘、委屈以及怨恨——凭什么人在出生时没有选择的权利?”
一方面,ta对自己的性别深深的不认同,抵触自己“男性“的性别身份;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遭受同学的霸凌,ta也排斥人际交往,这也让ta更加缺乏社会支持,陷入深深的痛苦当中。
同时,ta也透露了自己缺乏支持、没有信心解决问题的困境。“当听见抑郁症和易性癖的初诊报告时,抓住救命稻草般地喜极而泣。以病症为借口麻醉自己,假装自己拥有过美满的生活。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治疗的希望在我身上近乎于零……”
需要明确的是,首先,“易性癖”并不是一个需要治疗的病症,无所谓需要被“治好“;其次,对于抑郁症而言,以目前的医疗条件而言,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
如果ta当时可以遇到一位跨性别友好的,更具多元胜任力的精神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告诉ta跨性别并不是精神疾病,很多跨性别者都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抑郁症,通过结合服药与心理咨询,是可以治愈或者减轻的。也许徐同学会更有信心活下去,ta的人生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样貌。
2022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版将会生效。在新版本的诊断标准当中,将不会存在任何将性别焦虑/不安视为一种精神障碍的内容。然而,徐同学已经没有机会迎接那一天的到来。
在此恳请,各位家长,请积极补习性别多元相关的知识。各位校方,请在学校当中普及多元性别教育,预防基于性别的校园暴力。各位医师,请积极提升自己的多元胜任力,了解性少数人群的相关知识,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最后,恳请各位正在自己的人生当中挣扎,和痛苦的社群伙伴们,如果遇到困难,请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尤其是去寻找性少数公益机构来帮助你自己,全国各省市都有大大小小的性少数公益机构或者志愿者小组,我们都在,我们会一直坚定的继续自己的工作,影响更多的个人和行业,甚至影响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多元与包容的社会。
在找到我们、找到真实的你自己之前,放弃一定太早,太早了。
附可以求助的机构名称
北京同志中心(微信搜索“北同文化”)
同语(微信搜索“同语”或“彩虹暴力终结所”)
千千律师事务所
彩虹律师团(微信搜索“彩虹lawyers”)
同志平等权益促进会
西安relax同学社
海西同心社
杭州向阳花开
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微信搜索“GLCAC03”)
文 | 辛颖
图 | 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