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女孩:跨越性别的传奇
[lm_byline]在早期女权主义浪潮中,妇女以男装打扮示人,表示自己有权和男性平起平坐,但是她们也并未因为身着西装就抛弃自己的女性身份。
(谈性说爱中文网特约专栏) 本届奥斯卡小李子终于捧得小金人,场面可谓是普天同庆,在此不再赘述。而同样提名最佳男主角的《丹麦女孩》虽没能让小雀斑再度斩获影帝称号,但亦收获了一枚最佳女配角奖。
《丹麦女孩》以传记式的笔法讲述了画家埃尔纳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也以一个较为真实的视角向大众还原了这位传奇女士的一生。因为一次意外激发出体内的女性人格“莉莉”,而历史上的莉莉本人长期被边缘化,留下来的身世传记版本各异。其中《Man into Woman》一书,据说其作者之一为莉莉本人,《丹麦女孩》也改编自此。影片对历史上首位变性人埃尔纳·韦格纳的心路描写尤为细腻真实,同时也将大众的目光再度聚焦到跨性别这一少数群体之上。
什么是跨性别
同为L(女同),G(男同),B(双性恋),T(跨性别)中的一份子,T(跨性别)与LGB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三者特指其性取向,而跨性别的定义则偏重于性别本身。
跨性别,指性别认知或性别表达与原初生理性别有所偏差。大众认知中的跨性别多为狭义上的女身男心,或男身女心,就像《丹麦女孩》中的主角莉莉一般,认为自己穿着异性的皮囊。而广义上来说,“跨性别”一词中涵盖了包括“男跨女”、“女跨男”在内的所有性别酷儿。一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并不是女性,也不是男性,ta们更倾向认为自己两者皆是(双性别),或两者皆非(无性别),还有泛性别、流性人等性别酷儿,ta们都包含在广义的“跨性别”定义中。
跨性别≠同性恋
片中本喵饰演的同志与莉莉之间有一场对手戏。本喵一开始就看穿了莉莉女装下的男人身份,认为她与自己是同道中人,抱着找到基友的心情上前勾搭,却不料伊尔纳实际上是一位女同性恋。
“跨性恋者=同性恋”,这也是常见的异性恋惯性思维之一,正如男同之所以被嘲为“娘娘腔”,潜台词便是女人心必然会爱上男人。然而事实上,跨性别和性取向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历史上对莉莉的寥寥数语中曾提及她是双性恋,心理上的女性身份并不妨碍她对妻子的爱恋。跨性别仅仅是一个人的性别身份,并不与性取向直接挂钩。女身男心亦可为同志,男身女心也可能会对女性脉脉含情。至于ta跨完性别后喜欢的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亦或是另一个性别酷儿,除了当事人,没人会知道。
> <
跨性别≠异装癖
在影片中,伊尔纳穿上丝袜和芭蕾舞鞋的那一瞬间是莉莉觉醒的开始,但是跨性别并不仅仅是穿着异性服装那么简单。
中国有男旦伶人,国外有变装皇后,ta们的共同点便是男性穿着女性衣装,以女性身份作表演。然而其中绝大多数人仅仅将之视为演出,并不改变其身份认同。与之相应的,在早期女权主义浪潮中,妇女以男装打扮示人,表示自己有权和男性平起平坐,但是她们也并未因为身着西装就抛弃自己的女性身份。
跨性别者并非偏好异性服装,ta们是从心底认为自己穿错了皮囊,认为自己属于另一个性别。当莉莉穿上丝绸长裙,以女性婀娜姿态出现在人前时,那不仅仅是装扮,更不是表演做作,那就是ta真实的自我。
“我穿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的都是莉莉的梦。”片中主角如是说。
跨性别与变性手术
莉莉非常执着于成为真正的女人,最后因为当时条件的局限性而死在手术之后。然而,并非所有的跨性别者都执着于变性手术。
一方面,变性手术价格比较高昂,需要一定经济实力支持。另一方面,的确有人会厌恶自己的生理性别,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现状尚可接受,或是荷尔蒙疗法完全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不一定要变成完全生理上的“男人”或是“女人”。
不管怎样,是否选择手术都取决于当事人个人意愿,没有对错之分。而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变性手术的人,莉莉无疑是勇敢的,也给后世人们留下了一段传奇。
(文/杜宇,不务正业的文科毕业生,自学成才的心理爱好者,关注性与性别议题,支持平权运动。)
(原题:奥斯卡上的丹麦女孩,跨越性别的传奇。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跨性别,早就对于大众不再那么神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性别认知是可以流动的,推荐阅读:跨性别> <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