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婚检,医生能告诉我ta有没有过性生活吗?

发布,

更新

婚检是为了夫妻二人更健康的生活
[lm_breadcrumb]

去做婚检,医生能告诉我ta有没有过性生活吗?

[lm_byline]

文/赖志文

图/Giphy

 

 

不是为了搞清楚他有几个前女友

不是查她有没有流过产

婚检是为了夫妻二人更健康的生活

 

 

婚检是指双方在准备结婚前进行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双方目前有没有可能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尤其是要重点进行遗传病和生殖器官方面的检查。

 

目前,没有法律规定婚检必须要做。但是不管法律上是怎么说的,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我觉得每一对夫妻都应该进行婚检。

 

婚检不是为了搞清楚他有几个前女友,也不是为了查她到底有没有流过产,婚检是为了让夫妻二人更健康地生活

 

婚检证明的有效期是三个月,我们建议婚检在结婚前进行,万一检出问题,可以争取时间治疗。

 

目前婚检费用由国家负担(所以,为啥不去?),具体工作由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承担。

 

就诊时一般需要携带本人的户口或身份证,到所在地的妇幼保健机构挂号就诊。医生会在检查前询问双方相关情况,其中最关键的包括这些:

 

1. 双方家族中,尤其在直系亲属中,有没有人患有遗传性倾向疾病,比如精神病、痴呆、地中海贫血、先天畸形等。

 

2. 自己之前是否罹患过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如果有,是怎样治疗的。

 

除了这些之外,医生还需要了解双方个人生活史,包括近期工作和居住生活情况、烟酒嗜好,女方的月经史,男方的遗精史。对于再婚者,医生还需要询问以往的婚育史。

 

可能大家就会觉得,怎么这么麻烦呀!其实这是一种不得不保持的谨慎。目的就是全面掌握夫妻双方的健康情况,为即将结婚的二人作出最好的建议和进一步检查的准备。

 

第二部分就是进行相关检查。具体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相关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型,生殖器分泌物检查,以及男性的精液常规检查等。对于特殊情况还会增加检查内容,比如对于有某些遗传病家族史夫妻,还可以选择进行基因检测。

 

这里提醒大家:

 

1. 因为涉及分泌物检测所以婚检时女性要避开月经期,大姨妈彻底结束三天后再进行婚检;

 

2. 精液检查前的2~5天,暂停啪啪啪,这样检查结果会更准确;

 

3. 由于过度劳累,熬夜,饮酒以及早晨进食会影响肝功能检测结果,所以以上行为在婚检前都是需要避免的。

 

这一系列的检查可以查清楚是否有各项传染病、影响生育和性生活的各类疾病,并给出最佳的建议。

 

说到这里,婚检说白了,就是一大堆体检。但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一大堆体检是对夫妻身体和生育基础保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发现传染病,保护夫妻双方的健康。

 

不仅是性病,很多传染疾病也是可以通过性传播,比如我们熟悉的乙肝,很多相关检查都会包含在婚检中。如果发现这些疾病,可以先进行治疗控制,并且指导未来夫妻双方的生活方式,有效的保护夫妻双方。

 

二、及早发现可能的遗传病和潜在的不孕不育风险,为生育计划作出指导。

 

举个例子,如果发现男性有精子活力和数量不正常等问题,就提示有不孕不育的风险。我们就可以提前作出准备和治疗,能够更好制定生育计划。

 

三、检查潜在的疾病,是婚后健康生活的保障。

 

很多潜在的疾病,虽然不会传染给伴侣,但是却会影响未来的生活。比如生殖器畸形,就是一个可能直接影响未来生活和生育的问题,早日发现,及时治疗能够很好的提升婚后生活质量。

 

四、综合各项结果,为未来夫妻生活以及生育作出有效建议和提供咨询。

 

医生会在婚检中根据大家的结果和各种疑问为大家提供未来的建议以及进一步的检查。能够在医学上给大家提供一个优质的婚姻和优生优育。

 

至于有些隐私问题:女性是否有过生育史,双方是否有过某些疾病,医生询问只是出于疾病分析的需要,会绝对保密,没得到当事人的允许,是不能够告诉任何人的,包括婚姻中的另一方。所以对于隐私的问题大可放心。毕竟,婚姻和爱情都是你们的,一切都要你们自己沟通呀!

 

其实,关于透露隐私问题,各个国家的医生遵循的守则,都很相似,在美国,婚前的体检结果也不能告知伴侣,可以戳视频听听这位(中文很6的)美国医生告诉大家具体情况哦!

 

(文/赖志文。妇科男医生,一个较为严肃的逗比。)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 LoveMatters 及 LoveMattersPRO 官网B站X(Twitter)、公众号和小红书,订阅官网通讯邮件,辅助个人成长,紧跟世界进步。

了解 LoveMatters Chinese 谈性说爱中文网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