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过去了,性少数的生活变好了吗?| 国际不再恐同恐双恐跨日
[lm_byline]文/陈麻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希望未来
我们可以纵情去爱
今天是5月17日,29年前(1990)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中删除。
一种广泛存在的爱欲至此终于不再被视为精神疾病。
作为纪念,5月17日被定为“国际不再恐同恐双恐跨日”,支持同性恋及一切性少数群体的权利,包括双性恋与跨性别者等等,也旨在让所有人都知道,性少数群体可以拥有健康快乐的正常生活,并且不会因为性倾向而伤害任何人,性少数不是妖怪。
几年前台湾地区的名主持蔡康永在节目中谈起自己出柜的经历痛哭表示“我们不是妖怪”,一直被视为能够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最动人的性少数论述之一。
当然不是妖怪,当然是一个个鲜活又普通的人。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性少数也确实曾经一度被视为妖怪、邪恶、离经叛道甚至不得好死。所以我们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国际不再恐同日的?
1. 大约1000年前,欧洲仍然处在中世纪,异性之间的性都离欢愉隔着神的距离,遑论同性之间的爱与性。
离经叛道的性行为被称之为“性悖轨”,但主要针对的还是男同性恋间的肛交行为。但丁在《神曲》中将犯了此等罪过的人投去了第七级地狱,欧洲各国均有相应的法令出台,男同性恋们依据“罪行”的程度而被阉割、截肢、大火烧死。
在之后的差不多好几百年里的时间里,不断有人因为性取向而被判有罪,15世纪的欧洲开始鼓励搜查和检举,难以想象有多少爱和欲望存在于夹缝与阴沟里,多少灵魂不得不被阉割得干干净净。如果说这些都太形而上,那么总有人仅仅因为做自己就被残忍处死,尽管他们没有伤害过他人。
2. 大约200年前,世界各地开始经历革命的洗刷,人们开始构想一种全新的世界。属于人的权利被重新审度。
19世纪以来,法国、荷兰、印尼、巴西、葡萄牙等许多国家开始将同性恋除罪化。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从罪到非罪的制度变更却仍然是一大步跨越。
这意味着即使成千上万的性少数还不能光明正大地面对阳光,但至少不会在暗处被突如其来的力量抓走且无法反抗。
但只要这不是全人类的共识,就永远还有人被困在牢笼中。那个智慧而刻薄的王尔德身后赢得了无数姑娘的吻,在世时却因为和同性情人的亲密被投入大牢,从此改变一生走向。出狱后不久他仍追随同性情人而去,并于不久后患病离世,那一年是1900年,刚好迎来一个新的世纪。
3. 65年前,图灵吃下有剧毒的苹果自杀。想要单独讨论图灵的故事,是因为这沉重到无法被忽略。
数学家图灵在编码领域的卓越贡献使盟军能够在包括大西洋战役在内的许多重要交战中击败纳粹,使得世界大战起码提前了两年结束。
图灵测试奠基了今日的数据时代,他是改变了世界、拯救了无数生命的人。但他因为自己的性取向受尽迫害,最终不堪羞辱而自杀。
偏见、歧视和不公的制度今时今日还在杀人吗?一定还在吧?每一个逝去的无辜生命都无法被追回,尽管他们的存在本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好。
4. 50年前,一场冲突聚集起了处于边缘的人——他们本该享受一切平等的权利,却总在承受欺凌、歧视和压迫。直到有一天他们决定,为自己做出一些反抗。
是时的美国,同性性行为仍被视为有罪,警察肆无忌惮地在深夜的街头或酒吧进行搜捕,同性之间的牵手、亲吻或其他亲密行为都有可能成为被带走的理由。
1969年的6月28日凌晨,美国的石墙酒吧在接受一次例行的检查,情况却突然失控,几百名边缘人群——男同、女同、双性恋者、变装皇后……聚集在一起,对于不合理的歧视与压制进行反抗。
这次暴力冲突被视为性少数平权的一个里程碑,许多孤独的少数开始意识到,原来同类的数量是这样多,而聚集在一起的力量又是这样大。石墙之后世界各地星火燎原地建立了许多同性恋组织,原本在边缘的人们开始站了出来,并且站到了一起。
5. 18年前,荷兰成为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从此婚姻制度是可以存在于同性之间的——同性也可以共同生活、抚养子女、分配家务、共享财产、继承遗产或选择结束关系,这一切和异性都没有什么两样,并且是被法律正式承认的。
16年前,比利时同性婚姻合法
14年前,西班牙同性婚姻合法
9年前,阿根廷同性婚姻合法
4年前,美国全境同性婚姻合法
……
截止到目前,同性婚姻在26个国家地区合法,这个数字正在逐渐增多,且增多的数字越来越快。
回到前文提及的蔡康永的那段讲述。这段动情的自白在华语世界传播度很广,被戳中的不只是性少数群体。
性取向或许不同,但脆弱可以共通,关于身份和自我认同的困境不只存在于性取向一个方面。当越来越多人能够理解能够共情时,曙光可能真的就不远了吧——再过一个星期的5月24日,台湾将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区,已经有许多对情侣预约好,要去成为一场小小胜仗的参与者。
蔡康永说,他私心当然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出柜,一起合力打破柜子的存在;但每每被人咨询出柜建议,他又总是劝对方再慎重考虑,因为他无法照顾每一个出柜后的人,亦无法预知他们究竟需要面对什么。
毕竟三天前,一个来自山东青岛的15岁少年,因为性取向,在老师、家人、同学的重重压力下,一心寻死。
究竟需要面对什么?每个人会给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社会观念、法律制度、家庭关系、情感关系、时代背景、不同的个性……这些结成了复杂的坐标系,个体的有限经验只能是上面的轻轻一点。
对于每个人而言,却可能是惊心动魄的一生——可能见不得光的,可能是守得云开的,可能是受尽欺凌的,也可能有这么一些幸运的坐标,上面是一个面对自己的性取向没有纠结和怀疑,可以纵情去爱的人生。
愿我们不要成为历史的尘埃,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人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