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非非常出圈,一条商业广告能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脱颖而出、引发大范围关注的几率并不高。况且普罗大众对同性恋敏感度低、官方媒体报道关注领域限制,广告中的同性恋内容往往还需要靠KOL发现并引爆舆论场,因此,在这些出圈的同性恋广告中,有影响力、粉丝基础的大V的助力功不可没。
今年1月2日,天猫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春节主题的视频广告,广告中一对男子疑似为同性伴侣。
直至1月8日,经坐拥82w粉丝的LGBT话题KOL@LoveMatters (谈性说爱中文网)的转载后,这个小细节才被网友关注,引发较大规模的二次传播。”
——《“为妮写诗”刷屏引两极化评论,品牌如何把握同性议题营销尺度?》 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知微数据 微信公众号,作者Amo),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