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的误解

发布,

更新

关于同性恋的误解
Feature China / Barcroft Media
[lm_breadcrumb]

关于同性恋的误解

[lm_byline]

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同性恋就一直存在。多少少男少女,甚至成年人,被性取向的问题所困扰。很多人仍会问同性恋是病吗?异性恋真的能被掰弯吗?谈性说爱中文网带你破除迷思。

同性恋是不是病?

说起同性恋,有些人会皱起眉头,认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或者道德败坏之事,还有不少人会直接将同性恋视为一种精神疾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科学研究显示,同性恋现象在动物界也广泛存在,有记载的同性恋动物已经有3000多种,包括和人类最近亲的灵长类动物。换言之,同性恋,恰恰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从大象到海豚,从黑熊到水牛,不一而足。你甚至可以观察到狗狗之间的同性恋哦!

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同性恋这一现象就一直存在。关于个人性倾向的成因,目前科学界并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是基因、环境和认知等因素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但先天的基因和胚胎期脑发育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换句话讲,同性恋是天生的这一说法,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接受。大多数的同性恋者,在青春期乃至青春期之前,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同,虽然ta们很可能从未有性经历,但ta们的性倾向已经显露。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同性恋不是疾病,不是精神障碍,也不是可以自愿改变的主观选择。

1973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和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

1990年,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认为同性性倾向乃人类性倾向的其中一种正常类别,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或不正常,且无需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

2001年,“中华精神科学会”推出的第三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这意味着中华医学会不再将同性恋看作疾病,从而在科学及医学层面正式为同性性倾向平反,同性恋在中国大陆实现了“非病化”。

所以,从今天你阅读本章开始,就不要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了,它不能被“治愈”,更不会“传染”,它既不反自然,也不是道德败坏!
 

荒唐的同性恋“治疗”


荒唐的同性恋“治疗”

同性恋不是疾病,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治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一个人可以借助所谓的“治疗”而成功改变性倾向。

而且,性倾向转化治疗并不能真正改变被治疗者的性倾向。著名性学家黑伯乐教授指出,许多接受治疗的人虽然看似接受了异性恋生活,但ta们还是会秘密地保持自己本来的性倾向。

不仅如此,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心理学协会等在内的国际权威科学组织均公开反对任何形式的同性恋“治疗”,并警告称同性恋“治疗”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比如,在2010年,英国医学会通过决议,指出性倾向是一个人固有的、最基本的一部分,试图改变性倾向的做法只会让当事人深感困惑和沮丧,甚至导致其自杀。同性恋“治疗”不可信,会对“被治疗者”造成伤害。

无独有偶,2012年,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国际专业领域已就性倾向议题达成共识——同性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人类性倾向,不符合任何一种病态的条件。所有试图改变同性性倾向的“治疗”不仅没有实际效果和科学依据,任何一种严谨的科学研究都无法证明“性倾向转化疗法”的疗效,相反有大量证据表明此种“治疗”极有可能危害“治疗对象”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压抑性倾向会导致自责、羞耻、抑郁、焦虑,甚至自杀等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同性恋者可能因为宗教的、文化的、社会的或家庭的原因而感到苦恼,难以悦纳自己的性倾向,乃至自暴自弃并导致自杀、自虐或抑郁症等严重心理问题,这时候就应当主动接受医学或心理干预。但是这种干预应该只关注性倾向身份认同本身,而非试图“纠正”或“扭转”一个人的性倾向。

在国外,历史上有不少组织和个人宣称可以使用“性倾向转化疗法”、劝导、祈祷、宗教力量或其他方式等改变同性恋者的性倾向,但事实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可以证明ta们能够成功,ta们推出的所谓的治疗记录往往非常简陋,缺乏后续的跟进报告。

例如,美国的基督教团体“走出埃及全球联盟”自1976年开始运营,并在全球很多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该组织多年鼓吹可以通过宗教信仰改变一个人的性倾向,但最终被证明是一场骗局。2014年,该组织宣布停止运作,会长钱伯斯公开向同性恋者道歉,承认ta们的做法是愚昧的,同性恋“治疗”毫无作用,并坦白过去ta们所推动的那些“改变性倾向”的理论及可怕的“治疗”方式,多年来对于同性恋群体已造成种种生活上的伤害、痛苦,甚至导致同性恋者自杀。同时,钱伯斯本人也公开承认自己就是同性恋者,虽然一度鼓吹自己已“恢复正常”并娶了一名美娇妻,但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演戏。

除“走出埃及全球联盟”外,其他许多所谓的同性恋“治疗”机构同样丑闻缠身。美国“同性恋治疗研究中心”领袖乔治•雷克斯被媒体曝光跟同性性工作者一同旅游并接受性按摩;加拿大远见圣经学院牧师、咨询师泰伦斯•路易士因性侵同性男子被定罪;“美国家庭价值联盟”代言人、艾滋病毒携带者麦克•强斯顿被曝光与多名同性发生性行为且隐瞒自己被感染的事实;一度被誉为“知名同性性倾向治疗师”的美国“专家”克里斯多夫•奥斯丁因为强暴同性病患被判10年监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中国,同性恋“治疗”因话题过于私密而长期处于灰色地带,一些医院和心理咨询中心仍然打着“治疗”同性恋的幌子来诈骗盈利,这其中甚至包括个别三甲医院,而它们的治疗方法也五花八样,包括厌恶条件反射、认知行为疗法、电击、催眠等,甚至有医院开具 “伟哥”药方或一些安神药物来“治疗” 同性恋。

更严重的是,中国不少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会为这些医院或心理咨询中心打广告,误导消费者。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医生、心理咨询师已经经历到或意识到性倾向是无法改变的,并公开反对同性恋“治疗”。

总之,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迄今为止都没有任何权威的科学研究,能够证明这些所谓的同性恋“治疗”是有效的。同性性倾向不是疾病,无需治疗,也不能改变。

尽管同性恋群体的存在完全没有任何不正常,但还是有很多误解围绕在同性恋群体周围。接下来了解一下那些常见的关于同性恋的误解,长长见识吧!
 

关于同性恋的二十五个常见误解


关于同性恋的二十五个常见误解

当谈起同性恋,你曾经有没有这样的念头:“同性恋就是一种时髦”、“喜欢同性是因为没跟异性睡过”、“ 同性恋会导致世界灭亡”、“ 同性恋者都很脏”等等。有这些想法并不奇怪,因为你可能对同性恋尚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么,下面就为您盘点有关同性恋的25个常见误解。

小伙伴们,快来恶补一下吧,否则你就out了!
 

  1. 误解1:同性恋是西方传来的么?


    有些中国人认为,同性恋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腐朽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前中国根本没有。殊不知,早在几千年前,中国有关同性恋的典故就已不绝史书。从《商书》、《周书》、《诗经》,到《战国策》、《汉书》、《北史》等等大批古代典籍中,均可以找到有关同性恋的爱情典故。在古代帝王名士中,同性恋或双性恋者也为数众多,包括卫灵公与弥子瑕、齐景公与羽人、魏王与龙阳君、汉高祖与籍孺、汉文帝与邓通、汉哀帝与董贤、苻坚与慕容冲、明正德帝、郑板桥、袁枚、杨秀清等等,甚至连家喻户晓的《红楼梦》中都有大量描写同性恋的情节和文字。

    总而言之,同性恋是古今中外任何文明中都存在的正常的现象。所以,说同性恋是从西方传入的童鞋们,该恶补一下中国历史了!
     

  2. 误解2:同性恋者只有男人?


    当然不是,这个世界上既有男同性恋者,也有女同性恋者。相比于男同性恋群体,中国女同性恋群体更加隐秘,社会可见度更低。
     

  3. 误解3:同性之间爱爱难道不恶心吗?


    性,无论是发生在异性之间,还是同性之间,都不应当是低俗、肮脏、罪恶的代名词,而应当是美好的、愉悦的和令人满足的。

    如果只要谈到性你就觉得恶心,这说明你并没有以一种正确的、积极的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性。但如果只有谈到同性性行为时你才觉得恶心,那只能说明你仍然不了解同性恋,无法以一种正常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现象,或者是因为你对同性恋仍然有偏见,而这种偏见的形成可能跟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等等相关。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所不提倡的,你可以不支持,但你必须允许和尊重他人和你不同。

    这样想吧,你最爱的食物有可能对你来说很美味,但有的人却可能会吐呢!
     

  4. 误解4:男同性恋者之间的肛丨交不恶心吗?


    人们一说到男同性恋者之间的性,往往就只能联想到肛丨交。长期以来,因为肛丨交和排泄器官有关,所以一些人会认为肛丨交很脏,肛丨交也因此成为一种禁忌。其实,同性性行为比你想象中更加多元,大多数男同性恋其实都不肛丨交——他们更喜欢用其他方式爱爱。

    美国科学调查表明,仅有四成不到的男同性恋者经常性肛丨交。相反地,如果你认为肛丨交一定是男同性恋者爱做的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据中国人民大学调查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肛丨交性行为在中国夫妻之间明显增加。所以,不要再把肛丨交和同性恋挂上等号了,喜不喜欢肛丨交,只是一个个人的性行为偏好而已,跟性倾向无关。

    猜你可能也会想念一下这篇文章吧:”从科学的层面解析肛丨交“。
     

  5. 误解5:同性恋会导致世界灭亡?


    有一些人反对同性恋的理由是,如果人人都是同性恋,那人类就绝种了,世界就会灭亡。这种假设的荒谬性在于,它不仅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而且是在散布仇恨言论。在古今中外的任何文明中,同性恋都只占人群的很少一部分,且这一比例是基本固定不变的。无论一个国家对于同性恋者是严苛还是宽容,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ta们,ta们都在你的身边,不增不减。

    同性恋不是疾病,更不会传染,你大可不必担心明天早上起来人人都变成了同性恋。另外,人类的性行为早已不是单纯以生育为目的的了,更何况同性恋者也可以通过收养或试管婴儿(医学上称为“辅助生殖技术”)延续下一代。目前人类的核弹头数量够把地球毁灭好几次了,这种事才真正值得你担心吧!
     

  6. 误解6:同性恋的成因是因为母亲太强势、单亲或恋爱失败?没有跟异性发生过性关系,怎么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跟异性睡觉可以治疗同性恋么?


    同性恋的成因至今成谜,但科学界普遍认为是基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造成的正常性倾向,不需要治疗,更不可能被“纠正”。大多数同性恋者在青春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被同性吸引,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在和异爱爱往后,才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者的。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跟单亲、母亲强势或恋爱失败等无关。

    大部分的异性恋者在发生性关系之前就知道自己的性趣在谁身上,同样地,同性恋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均被同性所吸引,这跟是否发生过性行为无关。换言之,你的性倾向指的是在身体上和情感上吸引你的是谁。况且也有的人不是同性恋或双性恋,依然可以跟同性发生性行为。所以是否与同性发生性行为并不是判断同性恋的标准。

    如果在看了上述的话,你仍然有所疑问,那么我们不妨反问:你没有和同性发生过性关系,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异性恋的?
     

  7. 误解7: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是一种选择吗?


    有些人将同性恋或双性恋视为一种可以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但是,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你可以自主选择你的性倾向,但同时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你一定是天生的。喜欢同性还是异性,只是你内心深处的感受,仅此而已。为什么没有人问异性恋的成因的呢?
     

  8. 误解8:同性恋是不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中国文化崇尚对立又相联的阴阳自然观,但是世界上很多事情,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同性恋是人类的性的一个自然部分,那些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恶的想法往往是基于文化、传统或者宗教信仰。

    从医学或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看,同性恋是一种完全正常的人类性倾向。世界上主流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精神病协会和美国心理学协会,都认同这一立场。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同性恋恰恰是自然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人类中有同性恋,很多动物中也有。有记载的同性恋动物已经有3000多种,包括昆虫、鱼类和哺乳动物等,从大象到海豚,从黑熊到水牛,不一而足,你甚至可以观察到狗狗之间的同性恋哦!
     

  9. 误解9:同性恋可以被治愈吗?


    同性恋或双性恋不是疾病,所以根本就不应该被治疗。至今我们都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一个人可以借助治疗,从同性恋变为异性恋。更多有关“同性恋治疗”的内容请查看上面“荒唐的同性恋‘治疗’”这部分。
     

  10. 误解10:如果同性恋者结婚了,是不是就证明被“治好”了?


    性倾向是无法改变的。同性恋者不会因为某一特定经历而成为异性恋,就像异性恋不可能变成同性恋一样。大多数已婚的同性恋者,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不得已和异性结婚,ta们过着被谎言充斥的双重生活,因为婚姻并不会改变ta们的性倾向,ta们只是在控制和压抑自己而已。
     

  11. 误解11:同性之间只有性没有爱?


    两个性别相同的人陷入爱河,除了ta们的性别相同之外,ta们的感受和异性情侣没有任何区别。同性之间也有真爱,ta们也会很甜蜜,可能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ta们之间也会有争吵,像任何一对恋爱男女们一样争个脸红脖子粗;ta们如果分道扬镳,同样能够体会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总之,爱情不分年龄、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肤色,同样,不分性别。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凄美的同爱爱情故事。比如战国时,有两位颇有名望的士人,一个叫潘章,一个叫王仲先。虽然同为男子,却一见钟情,不但相依相守,而且果然同生同死。人们虽然对他们的同性恋情各有看法,却都为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于是将他们合葬。后来墓上长出了一棵枝叶繁盛的大树,枝枝相抱,叶叶相对。世人遂将此树称为“共枕木”。认为他们之间的情意感动上天,特降此祥木以示后人。

    在中国当代,2006年《鲁豫有约》栏目曾报道过一对四川同性伴侣李伦佐和鞠佳仲,他们相守20余年,自制“结婚证”发誓一生厮守,他们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同志圈一度被誉为佳话。

    更多同性恋爱情故事,也可以去看看”同志圈的动人爱情故事“。
     

  12. 误解12:同性恋是别人家的事儿,跟我没有关系


    同性恋者人口比例目前并无定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在2%到5%之间。若我们以中国人口有14亿来计算,同性恋者的数量应当在2800万至7000万之间。

    有一种说法称,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同性恋者。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却形象地说明了,同性恋者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ta们可能是你的子女、父母,甚至可能是你的丈夫或妻子;ta们也可能是你的同事、老师、同学和朋友,你之所以感受不到ta们的存在,是因为ta们在你的不知情外,可能有着隐秘的另一面的生活。你所应该做的,就是不应该再继续对这个群体视而不见,或者以为是别人家的事儿。对“别人家的事儿”抱以尊重和理解,我们的社会就能少些戾气和不宽容,等这些“事儿”发生在你的家中时,你才能得到同等的礼遇和回应……
     

  13. 误解13:同性恋是不是道德败坏?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中国的媒体和出版物常常将同性恋与吸毒、赌博等相提并论,视之为一种堕落的生活方式,这种对于同性恋者的污名化,影响了很多50后到80后的中国人。不节制的毒瘾和赌瘾,已被纳入精神病病种之列,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介入。但是,同性恋并不是对同性的一种瘾,而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向往和欲望,同性恋不是心理疾病,更不需要治疗。

    任何一种性倾向,都和道德无关。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俯瞰别人,但往往基于什么道德标准都说不清,更何况这种道德标准本身可能就有问题。如果你是异性恋者,如果你认为同性恋是不道德的话,那么,你的这种针对另一群活生生的人的厌恶、仇恨乃至暴力,就一定是道德的吗?
     

  14. 误解14:同性恋是不是赶时髦?同性恋者是不是越来越多?


    有些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赶时髦的生活方式,会引导青少年“步入歧途”。近2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不断走向改革开放,再加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使同性恋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公共视野,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敢于现身说法,以至于给有些人造成同性恋者越来越多的假象,同性恋也被视为一种新潮和时髦的象征。

    但是,迄今为止,全球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可以证明,社会和媒体的宽容会增加同性恋者的比例,或引发青少年的大规模效仿。无论在一个极端保守的社会,还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国度,同性恋者的人群比例都相对固定。唯一的区别在于,在前者的社会中,大多数同性恋者都会隐瞒自己的性倾向,而在后者的国度中,大多数同性恋者可以生活得更加轻松。
     

  15. 误解15:能不能通过人们的外表就判断其是不是同志?是不是那些伪娘和假小子都是同性恋者?


    和异性恋一样,不是所有的同性恋者都长一个样、行为举止都相同。有的同性恋者可能会符合一些性别模式,但还有很多人并不符合。同性恋存在于各类人群之中——不论年龄、种族、国籍、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等。

    然而另一方面,据说有的同性恋者对于辨别他人是不是同类有着超强的直觉,ta们会注意到一些非常微妙的信号——这种雷达般的能力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同志雷达”,当然,“同志雷达”是否真的管用,就要因人而异了!但我们该做到的,是不应再以条条框框似的性别模式来看待身边的人。
     

  16. 误解16:跟同性恋者做朋友会不会被“掰弯”?


    你不可能被“掰弯”,就像你不能“掰直”一个同性恋一样。而且,就算可以被“掰弯”,同性恋者又不是传销人员,不会发展你成为“下线”的!更重要的是,就算你是异性恋者,你也不可能每见到一位异性就会有非分之想,同性恋者同样如此,所以不要再自作多情啦!

    当然,有些同性恋者说,ta们正是通过某个特定的人或某次特别的经历才确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的。然而,这也不意味着这些人或事就把ta们“掰”成了同性恋,而可能只是激发了ta们潜藏已久的同性情欲罢了。大部分的同性恋者都表示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的性倾向。
     

  17. 误解17:是不是所有的同性恋者都是恋童癖?


    同性恋和恋童癖无关。恋童癖者当中既有同性恋者,也有异性恋者。
     

  18. 误解18:是不是所有的同性恋者都有艾滋病?


    在世界各地,任何有过无保护的性行为的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或别的什么性别的人,无论同性性倾向者、双性性倾向者或异性性倾向者,都有可能感染HIV或患上艾滋病。虽然男同性恋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但并不代表每个艾滋病毒感染者都是同性恋者,或简单地将艾滋病和同性恋划等号。

    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艾滋病毒感染者达43.4万,性传播已成为绝对主要途径。在同年新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群中,异性性行为传播占69.1%,同性性行为传播占20.8%。可见,异性恋者才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毒的主要人群。但无论是异性恋者、同性恋者还是双性恋者,都应杜绝不安全的性行为。
     

  19. 误解19:同性恋者是不是都很淫乱?


    如果判断所谓“淫乱”的标准是指性伴侣数量的话,那么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权威科学调查能够表明,同性恋者的性伴侣数量一定超过异性恋者。在国外,多数调查报告显示,虽然男同性恋者的性伴侣数量的平均数超过男异性恋者,但中位数(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它能反映一组数的一般情况,特点是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与异性恋者的相差无几。

    通俗地讲,就是虽然一小部分男同性恋者的性伙伴数量可能极端地高,但是大多数男同性恋者的性伙伴数量和异性恋者没有什么区别。另有研究表明,男同性恋者和男异性恋者的性欲强度相当,性伴侣数量平均数的差异的一个可能原因在于,男人通常比女人更喜欢随意的性关系。所以,所谓的“淫乱”既可能发生在异性恋者中,也可能发生在同性恋者中。同性恋者并非如外界所传言的那样,一定有很多的艳遇。的确,有一部分男同性恋者的性伴侣数量很高,但他们并不能代表同性恋者的全貌,不要相信某些媒体的负面渲染,更切莫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20. 误解20:同性恋者是不是都爱易装?


    可能你曾经在同性恋酒吧或国外的同性恋大游行中,看到一些外表夸张的“变装皇后”和“变装国王”。Ta们易装有很多种原因,有的是想效法展示异性之美,有得只是为了吸引目光。其实,易装现象既存在于同性恋群体中,同样也存在于异性恋群体中。虽然ta们均是通过穿异性的衣服和打扮来展现风采,但ta们的性别认同均为出生性别,即男人认为自己的真实性别是男性,女人亦然。

    易装恋者和变性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易装恋者指的是习惯性地穿着另一个性别服装的人;而变性人则指通过性别重置手术改变出生性别的人,但ta们均可以统称为跨性别者。并非所有的同性恋者都爱易装,就像并非所有的异性恋者都爱易装一样。
     

  21. 误解21:同性伴侣间是不是也有“老公”和“老婆”之分?


    中国人一谈到恋爱或婚姻,就自然想到“男耕女织”或“男主外、女主内”等各负其责却又相互互补的性别模式,这是传统观念中对于男女性别的角色分工。但如果两个男人或两个女人相处,情况又会怎样?这个要因人而异,有些同性恋者会根据发生性行为时的主动和被动的角色称呼对方为“老公”和“老婆”,有的则是根据性格的强势或弱势而定,还有人根本不喜欢这种角色的分工,不一而足。

    总之,这些性别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会随着双方关系的波动而发生变化。
     

  22. 误解22:同性恋会不会遗传?同性恋者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同性恋?


    虽然同性恋的成因至今尚无完整的证据证明,但大多数科学家均认为性倾向的形成是天生的,但并非可遗传的。很多人反对同性恋者收养或代孕,因为ta们认为同性恋者的小孩也一定是同性恋性倾向,但迄今同样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同性恋者的后代比异性恋者的后代成为同性恋者的概率更低或更高。这意味着,跟异性恋者一样,同性恋者生育的后代,有可能是同性恋者,也有可能是异性恋者。
     

  23. 误解23:同性恋者是否具备抚养儿童的能力?


    一些人认为一男一女的婚姻才是儿童出生和成长的最佳环境,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代社会的家庭模式已逐渐走向多元。同性恋者除了性倾向和异性恋者不同外,在抚养孩子的能力方面差别不大。国外甚至已有研究表明,同性恋家庭的孩子的健康指数和家庭亲密感指数比异性恋家庭的孩子更高。详读:《同性恋家庭的孩子更健康快乐》。
     

  24. 误解24:同性恋者这么高调,ta们到底想要什么?


    对于有些同性恋者来说,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找到另一半,就是ta们理想的生活。另外一些同性恋者,期待能够通过行动改变社会,呼吁民众能够给予同性恋者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并赋予ta们与异性恋者等同的权利和福利,比如结婚权、收养权、继承权以及病危签字权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其实,ta们要求的并非额外的安排或过多的权利,只不过是可以与异性恋者一样,自由、平等和有尊严地活着。这是ta们应得应有的公民权。你之所以会认为ta们过分高调,是因为你尚没有意识到ta们的权利缺失。一个良性的社会,理应给予少数人发声的机会。
     

  25. 误解25: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和重视同性恋议题?


    有些人可能会想:“同性恋是少数人的事,跟我没有关系,我为什么要关心?”

    事实上,同性恋议题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关乎到每个公民福祉的公共话题。对于同性恋人群来说,社会对于同性恋议题的正面关注,可促进科学信息的有效传播,消减对同性恋者的偏见、仇恨这种社会压力,为同性恋者营造宽松的生存环境,增加同性恋者的社会可见度,降低同性恋者的自杀率,改善整个群体的精神面貌,并提高同性恋者的幸福指数等。

    对于全体公民来说,社会对于同性恋议题的正面关注,可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激发社会的多元活力,挖掘同性恋文化背后的潜在商机(粉红经济),遏制艾滋病传播,并减少“同妻”或“同夫”(同性恋者的异性恋伴侣)现象造成的悲剧等。同性恋议题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关注LGBT人群的权益,同样是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
     

《 “关于同性恋的误解” 》 有 3 条评论

  1. 唐 的头像

    谢谢你,我终于找到一个能帮我妈妈解答所有疑问的资料…
    谢谢你,我终于找到一个能帮我妈妈解答所有疑问的资料。我是个女同,可妈妈认为同性恋是变态。不知道怎么向她开口…

  2. 王奕超 的头像
    王奕超

    上面的答疑戳中了我很多疑点 甚至还有我未曾考虑到的
    上面的答疑戳中了我很多疑点 甚至还有我未曾考虑到的

  3. 李莹莹 的头像
    李莹莹

    作为高中心理老师,在性教育的课程内容中…
    作为高中心理老师,在性教育的课程内容中,想和同学们讨论关于性多元的议题,希望他们能够从客观恰当的角度认识性少数群体,尽可能地消除误解偏见。另外我也有LGBT群体的朋友,希望大家对她们的态度能更包容更友善一些。所以我先来这里学习一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 LoveMatters 及 LoveMattersPRO 官网B站X(Twitter)、公众号和小红书,订阅官网通讯邮件,辅助个人成长,紧跟世界进步。

了解 LoveMatters Chinese 谈性说爱中文网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