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过去了,到底留下点什么呢?
[lm_byline]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去了,你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呢?有没有变得勇敢、包容、尊重多元?
微信关注lovematterschina和lovemattersCN,
和荷小爱约起来!
(谈性说爱中文网)如果你也在长大后的夏天每每把《蓝色大门》拿出来重温,这个消息可能会让你感到遗憾:片中重要的取景地,台湾师大附中的游泳池即将拆除。校方在拆除之前做了件浪漫的事:他们搭起了“泳池电影院”,露天放映了一遍《蓝色大门》,让这些十几岁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观看一个已经过去很多年的、另一群人的十几岁。人会长大成人,但永远有人是十几岁的青春岁月。
《蓝色大门》是真正的“青春片”,彼时主演桂纶镁19岁、陈柏霖19岁、梁又琳20岁,校服穿在他们身上毫不违和。
情节平淡真实,没有什么狗血戏码:少女孟克柔对好友林月珍有超越友情的欲说还休,林月珍为张士豪写下不敢寄出的情书,张士豪却偏偏被孟克柔深深吸引。热烈懵懂的爱意好像仅和青春有关,性取向议题上的激烈冲突在青春底色上像云淡风轻的一笔。
有人戏称《蓝色大门》开启了一种“台式小清新”的范式,即同性情感的隐忍挣扎与多角关系的纠缠。但在世纪初的台湾,这种讨论并非陈词滥调,而是温柔地揭开了窗帘的一角,使得人们开始正视同性议题中的种种:对于不同性取向的探索、对于他人性取向的尊重、自我接纳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少年们都会长成大人,长大理应是个不断包容、接受、懂得更多的过程。
是巧合吗,就在《蓝色大门》重新放映当日白天,台湾同志游行规模再次创下记录:13万7000多人走上街头,呼吁性少数平权、性别多元、女性权益与反对性暴力。
这13万7000人中有的来自宗教团体,与常被认为保守的上一代人。他们骄傲地挑衅那些陈腐的污名,宣布情欲合理、爱情无罪,呼吁给所有的爱情进入婚姻的权力(11月,台湾会进行有关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公投)。
如果把时间节点都标注出来,或许更能感受到筚路蓝缕的力量:
2001年,“玫瑰少年”叶永鋕间接死于性别霸凌(关于叶永鋕的故事请戳怕“娘炮”带坏小孩子?你才根本不会教孩子吧!),他的妈妈成为平权运动的活动家,用最大的热情给同志社群提供鼓励和帮助,也推动了性别平等法案的进程。
2002年,《性别工作平等法》三读通过,成为平权运动的基石,同年,《蓝色大门》上映。
2003年,台湾举办了第一届同志游行,当时有大约2000人参加。
……
2018年,台湾的同志游行人数超过13万,参与者也早已不局限于同性恋,而是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性偏好小众者、性少数群体的家人朋友、对他们充满善意的陌生直人……
这些年,同性题材的影视文学相继进入大众视野,兴旺的娱乐产业逐渐有了彩虹的色彩,艺人纷纷公开表示对性少数群体的支持。
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像潮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推进过来,很难假装看不见它。因为大海就在那里,那些人鲜活的爱与情欲就在那里。16年前的《蓝色大门》里,17岁的张士豪闲闲地说:“夏天过去了,总会留下点什么吧?留下什么,我们便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当然会留下点什么,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去,少年长大成愿意发声的勇敢大人,一转眼,外面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
(文/ 谈性说爱编辑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向父母出柜,我应该怎么做?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