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m》:不完美世界的完美

发布,

更新

爱爱,青少年,同性恋,爱情,困惑,青春
《SKAM》
[lm_breadcrumb]

《Skam》:不完美世界的完美

[lm_byline]

Skam里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并非说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在为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努力。这种浪漫之中其实又带着一点残酷,忠于理想,又面对现实。

微信关注lovematterschina和lovemattersCN,

和荷小爱约起来!

(谈性说爱中文网特约专栏)好几个月前,我的朋友就向我推荐过这部剧——《Skam》。由于当时几乎所有的影评都抓着“两个北欧美少年的高甜恋爱”为卖点,而我又非常讨厌那些刻意卖腐的剧集,所以对豆瓣9.5的评分也是一笑了之。

直到前两天,不怀任何期待地点开了《Skam》第三季的第一集,结果就这么折戟在这部剧中。其实,青春剧、青春电影从来都是层出不穷的,而近几年主打“同性”的剧集也挺多。但看完《Skam》以后,虽然我也被剧给甜到蛀牙,但我完全不想给《Skam》贴上诸如此类的标签。


这是一部完美的“挪威青少年教育片”

有朋友说,这是不是挪威版“Skin”(《皮囊》,一部英国青春偶像剧),我觉得形式上挺像,但是它剧情完全没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口,而是带着浓浓北欧社会主义的小清新。

友人笑曰:这其实是一部挪威意识形态的样板戏。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部“挪威青年教育片”的确如此——但这并非贬义。

豆瓣有个短评是这么写的:Skam里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可惜这个世界不存在。的确,看完整部剧以后,我们会由衷地觉得:天哪,这世界太美好了。但其实,这部剧里的世界又是那么现实。

这部剧的主角伊萨克(Isak),是一位深柜少年(这里单单在说Skam的第三季)。

第三季中,他刻意去撩漂亮姑娘艾玛(Emma)来向朋友炫耀,在和朋友一起看性感女孩儿跳舞时故意贬低舞蹈老师“这个老师看起来好gay啊”,反而他的朋友们都一脸莫名其妙:“你为什么突然这么说?这太冒犯了。”

伊萨克还装作漫不经心地问他的穆斯林同桌萨娜(Sana):“为什么都现代社会了,你还会相信宗教?而且它的教义还反对同性恋之类违背现代社会价值的东西?为什么不相信现代科学和进化论呢?”

而穆斯林姑娘立刻反击:“那么我们就说进化论,同性恋在基因上是死胡同,你怎么解释同性恋的合理性?”

伊萨克于是尴尬地带过了这个话题。


那个世界充满着理解和同理心

猜猜伊萨克与萨娜讨论宗教的情节后面怎样发展?

一段时间后,萨娜无意中知道了伊萨克的性向,于是在一次课前吞吞吐吐地尴尬开口:

萨娜:“我昨晚发你的链接你看了吗?”

伊萨克:“没有。关于什么的?”

萨娜:“就是一些研究,关于…进化论和…同性恋。我在想我们前段时间的一个讨论,我很少会犯错,但是…事实证明那次讨论是我错了。因为同性恋已经成为…进化论中的自然机制。而且关于它有很多新的有趣的研究。所以…我错了。”

伊萨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那伊斯兰教呢?有没有什么新的报道?还是说,还是老样子?”

萨娜极其严肃地这样回复:“伊斯兰常说,众生平等,没有一个人应该遭遇背后的指点,ta们不应该受到侵犯,不应该受到评判,不应该沦为笑柄。所以如果你听到有谁用宗教信仰作为仇恨的合理辩护,不要听ta们的。因为仇恨并非来源于宗教信仰,而是来源于恐惧。

与此同时,伊萨克还有一个对基督教狂热信仰的母亲,而基督教也反对同性恋。因此在整个暗恋、明恋埃文(Even)的过程中,伊萨克始终饱受煎熬,不知如何向母亲开口,而最后他终于咬牙向母亲发短信挑明:

“嘿妈妈,我和一个男生在一起了。我知道你信仰上帝,信奉圣经里所说的——这是一种罪恶。但是你不要害怕,因为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的价值,如果你为此感到难过,真对不起。抱抱。”

猜猜他的母亲怎么回复?

“给我的儿子伊萨克:从1996年6月21日21:21(伊萨克的出生日期)看到你的那一秒开始,我就一直爱着你。我也会永远爱着你。永远。”


你给我犯错的机会,也给我认错的机会

对同性恋这一问题的关怀的确是这部剧的一个亮点。挪威早在2008年就已经通过了同性恋立法,为什么伊萨克仍然对自己的性取向隐隐藏藏?即便在伊萨克尝试向朋友出柜以后,他还在解释:“我不是homo(同性恋)…或者说,只是有一点点homo,我是喜欢男孩子,但不是那种homo…你懂吗?”

那种homo,又是哪种homo呢?大概是曾经被妖魔化的“娘里娘气”、被刻板印象定格的“爱穿紧身皮裤(不是说汪峰)和紫色衣服”、被耽美文化限定的“娇弱美少年”,homo一词已经带有了太多标签,以至于伊萨克在出柜时不得不强调,自己除了喜欢男生,其他的地方“并不那么homo”。

然而当伊萨克向他的gay室友艾斯吉尔德(Eskild)如此强调自己与他“那种homo”的不同时,他那爱穿紧身皮裤的室友如此严肃地说:

“有那么一些人,这么多年来,一直饱受侵扰,ta们有的被殴打,有的被杀害,不是因为ta们想要与众不同,而是因为ta们宁愿死,也不愿意隐藏自己。

这是我不喜欢许多专为戳中腐女G点而制作的耽美作品的原因:这些作品将所有同志人群所可能面对的复杂问题都无视,仅仅将传统爱情故事的男女主角性别修改成两位男性,为了卖腐而卖腐,反而对同志人群造成了新的歧视——倘若你不够帅气、不够浪漫、不够多金,不够勇敢到愿意为了爱情与世界为敌,你就不够资格做一位同志。

但,话说回来,Skam里的大家颜值也很高……

然而显然,Skam不满足于仅仅满足腐女们YY的幻想。这部剧揭示了许多人们对同志群体的误解,也呈现了许多同志人群所面临的复杂处境。不过,比对现实想来,我们可能也觉得电视剧对现实问题的处理(譬如宗教与同性恋的冲突)有些过于浪漫和梦幻——但就我的理解,这背后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极其浪漫的“意识形态”。


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

有一个情节我印象特别深刻:伊萨克深受这段感情的折磨,感到自己睡眠不好,于是试图向校医索取一些助眠的药物。

校医却让伊萨克学会首先与周围的人沟通:

“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唯一一座通往其他岛屿的桥梁,就是语言。如果我们互不言语,就只能成为一座座孤岛。可惜现在的人们都只热衷于借助外物(吃药)。”

当然,精神类的疾病还是需要吃药的。但是我百分之百赞同校医这句话:药物不能解决一切。

之前看到过一部影评,抨击现在极其火爆的某部电视剧塑造的人物代表着一种刻板的社会无意识,但事实是:这就是现代社会理解世界的方式。想想看火爆的“大数据”这个词语,我们就能明白一切:一切都被抽象为数据、代码、概念,这种方式甚至在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一切方式——那就是,将一切变得简单、直接、明了、稳定。

这一做法并无错处,问题在于这并非一个两难选择——我们并不是被迫在理性和感性之中二选一,也不是非要在二者之间择出高下。人人都有一种偷懒的趋向,我们总是想要选择最简单、最方便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无可厚非。但完全依赖一种方式是行不通的——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想要仅采用药物、仅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解决,都是行不通的。因为世界就是复杂的,就是多变的。

人也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北欧的“样板戏”背后其实蕴含着最宝贵的人性:人与人在不断沟通、理解与原谅,我们的岛屿在不断的交互中纠缠、生长,并且变得更好。

现在的文化产业中流行这样一些元素:丛林法则,强者为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复仇……就好像,一个坏人就注定坏一辈子,仇恨就必须通过消灭对方的方式解决,力量才是话语权的前提——但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或只是这样呢?

其实这个世界永远是未完成的状态。之所以说Skam里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并非说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而是每个人都在为一个完美的世界努力。每个人都认真生活,学着倾听,从过去中学习,用同理心理解他人,以及勇敢认错。

这种浪漫之中其实又带着一点残酷,伊萨克与埃文经历一切,甜蜜和好,但伊萨克却冷静地说:“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许多人评论说希望两个人能在剧中永远甜蜜下去,然而我却觉得这个结尾更为完满。最后,伊萨克终于学会承认和正视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而不是逃避时,他却还能说出:“但我很高兴遇见了他(Even)。”

切·格瓦拉有一句话可以说是非常切题了:“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

让我们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同时又认清:“生活,就在眼前。”

(文/ 河狸,做不了战斗的海狸,也是一条油光水亮的河狸。)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我爱你,以我本来的性别爱着你。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我们相爱,因为互相呼吸到命运的艰难。推荐阅读:指匠情挑:为什么女孩儿会爱上女孩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 LoveMatters 及 LoveMattersPRO 官网B站X(Twitter)、公众号和小红书,订阅官网通讯邮件,辅助个人成长,紧跟世界进步。

了解 LoveMatters Chinese 谈性说爱中文网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