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之后,妈妈去哪儿?

发布,

更新

二胎之后,妈妈去哪儿?
影视作品截图
[lm_breadcrumb]

二胎之后,妈妈去哪儿?

[lm_byline]

二胎全面放开的新闻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却是“生不起”,因为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工薪阶层核心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时已经捉襟见肘。

<(谈性说爱中文网)有人分析了去年春晚的片头,发现一些镜头中其乐融融的一家人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在如此代表官方意识形态的片子中宣传“儿女双全”似乎暗示着一场在国家和民众层面上的理想家庭模式的改变……果然不久之后,讨论了许久的二胎政策终于全面放开。

一儿一女一条狗,全职太太每天将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做好晚餐等着外出工作的丈夫回家——这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理想家庭模式。

中国也有着日渐庞大的年轻的中产阶级,在ta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中国迅速的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以及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

美国历史学家Stearns在《世界历史上的童年》(Childhood in World History)一书中论证,现代社会正在将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儿童观散播到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

这说明我国年轻一代父母对于理想家庭的想象正在向西方靠拢。二胎政策似乎也暗暗肯定了春晚上西方中产式“儿女双全”的愿景。

但是对于我国那些正值生育期的年轻夫妇来说,二胎全面放开的新闻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却是“生不起”,因为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工薪阶层核心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时已经捉襟见肘,常需要长辈在时间或者经济上补贴一些,毋论两个。

国家本试图通过调节人口政策缓解老龄化问题,但双方都是三十岁左右独生子女的夫妻已经上有四到八个老人了,下再来两个孩子,纯靠工资收入的ta们怎样才能实现“儿女双全”的家庭愿景?

这种经济上的顾虑仅是我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中与西方不同的一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则是,谁来抚养孩子。

尽管理想家庭模式正在向西方靠拢,但与西方养育孩子的工作全部由核心家庭来承担不同,在我国,父母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也常常参与进来。正如之前提到过的,很多中产阶级核心家庭中都有长辈帮忙带孩子,这除了年轻父母们需要帮助外,更多的是长辈们觉得自己有义务,且乐于参与抚养第三代。

老一辈,特别是婆婆和妈妈,催下一辈赶紧生孩子的话往往是:“你们生就好了,我来给你们带。”

然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是中国的大家庭还是西方的小家庭,抚养孩子的几乎都还是女性:西方富裕中产阶级有全职太太,中国有婆婆妈妈和七姑八姨,很少见到男性的身影。

这说明无论中西,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照顾孩子是女性的事。但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至少在社会制度层面上相对完善地保障了已育妇女的职场权益,很大程度上使想要工作的女性能够平衡家庭与工作,因此全职太太更多的情况下可以视作是一种自主选择——当没有经济压力时,热爱工作的女性可以去工作,热爱家庭的也可以回归家庭。

相较之下,中国的已育妇女在面对并不那么友好的职场和家庭经济的双重压力时,该何去何从呢?目前来看,上一辈参与抚养孩子似乎是个权宜之计,暂时使妈妈们得以外出工作。但当上一辈无法,或者不想帮忙时,这些两个孩子的妈妈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只有在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抚养孩子是女性的职责时才会成立,因为爸爸们被默认为不需要带孩子,能赚钱就好。所以,只要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还在,无论生几个孩子,我们都需要不断地烦恼:妈妈该去哪儿呢?

(文/栗一锃,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在读博士,研究兴趣包括少数族裔及移民家庭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儿童观变迁,儿童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等。)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推荐阅读:贾玲版花木兰-当女英雄走下神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 LoveMatters 及 LoveMattersPRO 官网B站X(Twitter)、公众号和小红书,订阅官网通讯邮件,辅助个人成长,紧跟世界进步。

了解 LoveMatters Chinese 谈性说爱中文网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