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身材动物园:虽然都是动物,但歧视无处不在
[lm_byline]文/林奥
是猪是熊还是狼
这真的重要吗?
我每次看《咱们裸熊》(We Bare Bears)时都会把角色脑补成三个大块头多毛的男人:Grizzly是热情阳光的加州人,Panda是我本人,而Ice bear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好看且不喜社交。这套置换非常之顺,而且和角色很契合,但让我把角色当成人的,并不是逗趣的动画本身,而是在男同志中流传许久的“动物分类”。
《咱们裸熊》
比如贝尔在《蝙蝠侠》中的身材,就属于狼,在《斗士》中的身材,属于猴,而在《美国骗局》中,属于猪。
Advocate杂志称其在40年前通过一篇“Who’s Who at the Zoo?”在同志动物园里引入了“熊”这个概念。经过几十年发展,熊这个概念根据体型、毛发甚至是年龄的不同,还有水獭(otter)、猪(chub)、狒狒、狼、小熊(cub)等各种亚支;不同国家的人也会用当地物种表明身份:中国人有时候自称熊猫,澳大利亚人也会叫自己考拉。而在熊之外,每个男同性恋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给自己分配一个或多个动物形象。
Chris Pratt近期的形象,可以归类为熊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动物和相关的描述:
名称
描述*
熊
块头较大,体脂较高但臀比肚子大,一般有比较多的体毛**
水獭(otter)
瘦,体毛多
猪(chub)
胖、体脂率高,肚子比臀大
猴
精瘦;一般没有体毛
狒狒
体型较为匀称
狼/肌肉(Wolf/Muscular)
肌肉发达,体脂较低;运动健将型的身体;
小熊(cub)
年轻或体型较小的熊,体毛不一定多
*相关内容是作者和周边朋友的经验以及一些文献中的内容,本身这种分类也比较宽泛,不一定是一个“标准”的东西
**这种文化本身在对身体不友好的同时,在年龄、种族和性别表达等方面都存在不友好的成分。以“熊”为例,由于有毛发旺盛等条件,所以这种分类偏向于白人族群,同时对比较阴柔的性别气质常常是排斥的。
不同“动物”对应的形象
在整个男同社群中看,熊仍然处在亚文化、小圈子的状态,并没有很受欢迎。小软件一打开就知道当下男同社群对身体的取向还是以健壮、体脂低、有肌肉线条的狼为主导的。
社交软件截图
这种主导性的地位也体现在主流和同志圈中对同志形象的呈现。主流的同志影片和色情片都是运动健将式样的人当家;即使粉一个“网黄”素人,满屏看到的也都是大块的胸肌腹肌肱二肱三。
这种文化的形成过程非常简单。作为“小圈子”,很多外在的东西很容易就会成为获得身份认同的必需品。从耳钉到New Balance到络腮胡,风一刮就刮倒整个圈子;健身塑型也不例外。
另外,社群对“中产阳光Gay”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断过,“你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了,还能控制什么”的口号下,这种对健美身体的需求很快就能在同志间被营销出来:本质上这就和现在女生都要追求V字脸、大长腿一样。
但最重要的是,性资源也是按照体型严格分配的。性就是要看得到身体,而肌肉往往又是“阳刚之气”的体现,所以社群逐渐形成了对肌肉男的“偏好”,这也逼着大家往“肌肉”的方向发展。
刻板印象中的男同志是这样
一个很糟糕的现象是,对身体友好这件事很少进入到男同社群的议事中去,它甚至被合理化了。知名的“平权大剧”《Will and Grace》中,随处可见有关“胖”的玩笑。
“我两天没运动了,我变胖了”
而近期热映的《Why Women Kill》里,当Tommy表示Karl不胖时,Karl只淡淡表示“对直人还行,但做Gay就得再瘦些”。
社群对“胖”这个字眼非常恐惧,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往尺码更小、体脂率更低的那一类中划,熊在大众视野中往往就是胖的,但男同们即便认为自己是熊的,也还要强调自己“并不胖”。
这样对身体的苛责对同志个体和同志社群其实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抛开因为身材焦虑产生的过度支出、抑郁、厌食症等问题,身体上的苛责也加深着同志中的内部歧视。
肌肉发达、毛发旺盛常常是“阳刚之气”的表现,“猪”等词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常常与“母”等叠加起来,对于“狼”来讲,“猪”就是一个很有贬损性的词。这暴露了潜藏的厌女问题,也构成在身体和性别表达上的双重歧视。所以无论怎样争取平权,在身体议题上又多多少少又退了回去。
贝尔在《副总统》中的形象可以归为“猪”
动物分类虽然是男同之间的黑话,但类似于“动物分类”的文化及其背后对身体的规劝仍然呈现出整个社会对身体的不友好来。社群文化、社会文化造就出来一系列的标准来让我们相信自己的价值需要通过身体的样貌来呈现:一个健美的、紧实的躯体昭示者这具身体的主人是“自控力强的”、“中产的”、“有生活情趣的”。
而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也变得非常肤浅,甚至将包括性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严格按照身体的形态进行分配。长期以往,人人都只能老老实实的规训自己的身体,那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根本不是跑步机上的人,而是笼子里踩着滚轮的仓鼠。
但可喜的是,这些年来男同社群中对身体的包容度不断增大,对“胖”或“过瘦”的排斥也渐渐减小。熊、猪以及喜欢其的群体受到的偏见也逐渐消失;对熊的喜好甚至呈现出进入主流的趋势来。
这个过程中,有熊本身接纳自己身体的努力。或许大家很熟悉彩虹旗,但其实熊熊们也有自己的骄傲旗帜。
熊熊骄傲旗
熊熊除了以熊的身份参与一些公开的同志活动外,也会有自己的集会和媒介。在语言上,“熊”的定义也在不断的扩大。一些男性直人会认同或被认为是“熊”,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性别和身体的交叉性有了一定的可见度。同时,一些拉拉也愿意加入到“熊”的行列中来,她们可能会以乌苏拉(小美人鱼中的一个角色)来称呼自己。但是,熊被接纳的过程仍得益于大量对男性气质的的强调。
乌苏拉
另一方面,对不同体型的接纳也源于同志社群对基于身体形态的期待的不断解构。在同志社区里,Twink是一个正在被重塑的词。Twink一般指的是瘦小同时没有体毛的年轻男性。这个词常常有贬损的意味。因为体型原因,Twink常常被给予需要做插入式性行为的接受方、成为其伴侣的附属、举止要阴柔等期待;在同志社区和主流文化中,Twink也常常被物化和性化。Daddy配Twink在同志中就好像直人世界里中年企业家娶女大学生一样。但现在,这样的现象已经开始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Twink社群因为身体形态而承担的恐同的压力和对Twink的期待背后的厌女问题。
甜茶可以说是典型的twink形象
身体是一道枷锁,用自己的身体迎合某些期待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比如一些努力维持“熊”的体型的人,不仅要做重量训练保证肌肉含量,还要想办法维持较高的体脂率,非常之艰辛。
我们需要认识到身体的形态并不能说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正如同男同社群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一样,我们总是能爱自己的身体并支持他人也爱自己的身体的。希望大家都能突破那层焦虑,爱上自己的皮肉。
编后语:
你的身材够好吗?
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性别和取向,身体焦虑总是如影随形。男同群体内部的身材歧视,只是诸多偏见之一。
为了打破这种歧视与偏见,小爱正在微博发起#天生我材必好看#活动,这是为了帮助更多人,打破身体焦虑的一个活动。勇敢地秀出你的身体,可能成为小爱日历的主角、有红包拿,甚至可能获得AirPods哦!具体内容请看下图。
(文/林奥)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