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婚虽成趋势 晚育却有隐忧

发布,

更新

晚婚晚育与结婚年龄
Flickr/Ben Burkland Carolyn Cook
[lm_breadcrumb]

中国:晚婚虽成趋势 晚育却有隐忧

[lm_byline]

计划生育鼓励晚婚晚育(男性25岁,女性23岁)。但近十年来中国城市人口初婚年龄普遍后延,当初的晚婚年龄标准参考意义不大。

<据上海市民政局二月底公布的统计信息显示,2012年上海市居民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男性32.72岁、女性30.3岁,其中,男性初婚年龄为30岁、女性27.3岁。这虽然仅为上海地区数据,但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却有风向标意义。全球各国晚婚晚育年龄如何?晚婚晚育父母优势何在?又承担着怎样的健康风险?
晚婚晚育成世界趋势

结婚年龄的后延自然也导致了生育年龄的后延。此外,因事业及经济压力等原因,许多中国年轻夫妇即便结婚也不会立刻要孩子,有的还抱着一辈子不要孩子的想法,欲做个潇洒的“丁克一族”。因此,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都市女性在30岁之后才会考虑生育问题,还有的更把生育年龄推迟至35岁以后。

从世界范围来看,上海的晚婚晚育现象并非特例。统计显示,在过去三十年间,美国女性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从25.4岁推迟至了27.5岁。法国女性的平均第一胎年龄已于去年突破28岁。而在荷兰,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龄为29.4岁。

晚育的巨大健康风险

较晚生育的父母在育儿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相比年轻父母,他们不仅心态更为成熟,经济条件也更加稳定。但是,他们真的比年轻父母有绝对的优势么?

从医学角度考虑,过度推迟生育年龄对优生优育并无益处。35岁以上高龄产妇是妊娠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不仅如此,35岁之后,女性受孕成功率大幅下降,很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或者体外受精等方式辅助受孕。这些辅助生育手段可能增加婴儿先天缺陷的几率。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通过辅助生育手段出生的婴儿有8.3%有先天缺陷,而自然受孕出生的婴儿患有先天缺陷的比例为5.8%。

不仅受孕更加困难,高龄母亲所生宝宝携带染色体异常的几率也更大。20-30岁之间生育,染色体异常几率仅为2%-3%,而到了40-50岁之间,异常几率则会陡增至30%。最常见的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为先天愚型。

大龄“产夫”不利婴儿健康

上海市民政局上月公布的统计数据一大看点,是上海男性初婚平均年龄首次超过30岁,比女性晚三年左右。不难预料,男性的初育年龄比女性更晚。

长期以来,生育年龄往往被看做一个女性问题,但高龄父亲给宝宝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美国《自然》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发现,侏儒症、唇顎裂、自闭症、学习障碍等缺陷都与父亲年龄过大相关。父亲年龄的增高与婴儿基因突变的概率成正比,而父亲年龄每增加16岁,婴儿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翻倍。男性精子质量与婴儿的健康有很大关系。女性的卵子从出生时就已经形成了。但与女性不同,男性从青春期开始通过细胞有丝分裂生产精子。男性年龄越大,DNA自我修复功能减弱,复制分裂出错的可能性也越大。

这些风险也将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挑战。毕竟,晚婚晚育在发达国家和中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趋势。晚婚趋势和生育风险的增加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越发显著的矛盾。

您在生理或情感方面有哪些疑惑或担心?我们愿意倾听您的声音。欢迎把您的故事和问题发给我们,我们将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作答。欢迎访问我们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参与讨论,或写信给我们:[email protected]>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 LoveMatters 及 LoveMattersPRO 官网B站X(Twitter)、公众号和小红书,订阅官网通讯邮件,辅助个人成长,紧跟世界进步。

了解 LoveMatters Chinese 谈性说爱中文网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