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性说爱专家微信沙龙第四期精彩问答(社会篇)
[lm_byline]1月26日,谈性说爱中文网举办了第四期“谈性说爱专家微信沙龙”活动,邀请了社会学、性学大家李银河和大家聊聊爱与性的那些事!
(谈性说爱中文网)编者按:上一周,我们分享了第四期“谈性说爱专家微信沙龙”精彩问答的“婚恋篇”,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社会篇”。
2015年,本网将来会继续定期举办该沙龙活动,请密切关注微博、微信平台发布的活动通知。
问:请问老师,您是否认为性别具有其本身的特质?也就是说,某种性别就具有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的问题,就是说好像有一种男性气质有一种女性气质,就是说如果你说男人(生理男性)的话一定要有这么一些特点,比如说有攻击性、有领导力、特别阳刚,如果你是女的话就必须要小鸟依人,特别温柔,就是服从、辅佐男人等等。这其实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对人实际上是一种束缚。现在女权主义和性别研究就是要打破这种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人性是特别丰富多彩的,如果你认为“我是某一种性别,我就只能怎么样”实际上会对人产生一些压抑,比如这个女的她本来喜欢搞科研、数学、理工,她喜欢当领导等等。但是又觉得这个不像女的做的事儿,她就会把她这部分天性压抑下去了,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害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破除这种性别的刻板印象。
问:老师您好,我经常感到矛盾。我会期待着与父辈发生关系,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对父辈是充满厌恶的,也对社会上类似的新闻感到恶心。但我就是想与父辈发生关系,我却不懂会获得什么样的满足,不明白自己的心理动机。希望老师可以解答。谢谢!
答: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想这个答案应该就是你的心理动机。其实弗洛伊德最早的时候就专门讲过这个问题,比如俄狄浦斯情节,就是说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王子,他小的时候被抛弃了,后来他长大之后回到家,不知道那个是他的父亲和母亲,结果他杀父奸母。弗洛伊德在讲俄狄浦斯情节实际上是在说:因为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庭里长大,他会对异性的家长萌生一种爱慕,有一种欲望,比如男孩会指向母亲,女孩会指向父亲,这可能就是你说的那种又觉得很厌恶、恶心,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有这种冲动。从弗洛伊德讲的来看,这种冲动实际上还是很自然的,在你生长的环境里,当你情窦初开,很自然地就指向了你的异性父母。这种东西我想应当不要那么恐惧,就是慢慢的争取(改变),因为你知道这个是不对的,这样是没有出路的,你根本是不应该这么做的。然后你会遇到你同龄的异性,或者如果你是同性恋,遇到你爱的同性,这个时候你可以把这种爱从父母身上转移到同龄伴侣身上。我认为这种东西并不是那么固着的,也不是无法摆脱的,要克服这个应该不难。
问:请问老师如何看待性自由和道德约束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道德它是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不一样的,比如有一句古代哲人的话:“道德因地理而异”。就是说翻过一座山,道德就是另外一个样子。比如在食人族部落里,吃人就是道德的,在其他地方吃人就不道德。所以你要知道,道德是随着时空的不同会有不同。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婚姻道德,所有的地方都是一致的,只要是有婚姻的地方就是这样的。婚姻的道德它是强调的是忠诚度,它是绝对不允许小三、外遇二奶之类的,比如你又在婚姻里又主张性自由这就发生了矛盾了。是不是说性自由和道德在任何情况下永远都是矛盾的呢?也不是,你比如说单身的人,ta可以享有性自由,ta可以随便喜什么样的人,跟谁都无所谓,ta没有道德问题,因为ta没有跟谁有一个忠诚承诺,所有ta的自由和道德就没关系。
问:李银河老师您好,请问,与同性有关的俚语在网络和青年人现实生活中的泛化使用和意义扩大化(比如不再遵循原意而被宽泛使用的“基友”“搞基”等)对我们的社会或者性少数平权的宣传产生了何种影响?
答:我认为这些词挺有意思,你比如说“基友”就是说两个男孩他们是那种普通的朋友,他们叫基友,我觉得这个挺逗的。而且我觉得这对于消除同性恋恐惧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过去英文里有个词语homophobia,phobia就是害怕的意思,或者翻译成中文就叫恐同症。如果大家对于gay、同性恋一听到就谈虎色变,就不如现在这样大家拿它开个玩笑,把普通朋友叫做基友,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
问:“掰弯”这种说法(性取向因为社会原因而发生改变)是真实存在的吗?一个人在一生中是否有可能发生性取向的转变?
答:我觉得这种东西应当是确实存在的,就是人的性取向也是会有改变的,不一定终身异性恋就一直是异性恋,同性恋就一直是同性恋。因为这个正像弗洛伊德早也说过,不仅同性恋的成因是值得研究的,人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固着在异性身上,只会爱异性,只会与异性发生关系,这一点也是值得研究的。如果说人的性倾向的成因根本就没有搞清楚的话,那么说性倾向可能有所改变,我觉得这个是有可能存在的。
问:一夫多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答:中国传统的夫妻制度就是一夫多妻的或者一夫多妻妾。我们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只有60年的历史。在解放前,特别在古老社会,都是一夫多妻妾的。这样的制度好像还有非常正当的理由,就是如果原配不能生育的话,就可以特别理直气壮地去娶二房、三房。实际上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腐朽的东西,它是一个我觉得很恶心的东西,它的实质就是男女不平等。一个男人可以有好多妻子,女的就不能有好多丈夫,我觉得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是不能容忍的。最近这几十年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就是中国男人一有了钱就想多去搞女人,这种心理也是一种非常腐朽的,老掉牙的、恶心的心理,它的后果当然非常严重,就是男女不平等,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
Mirjam van den Berg
图片:Mirjam van den Berg
问:李老师,您好,我看成人片的时候情绪高涨,可是当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有心无力草草了事,是不是爱爱也和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人有关?
答:这个应当说关系是很大的,就是说人毕竟不是动物,不是说见到一个异性就能够特别兴奋的。如果说你对这个人就没什么兴趣,那你很可能跟ta感情就很差。我想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大概在这儿,动物是只要是个异性就行,但人一定要是跟喜欢或者是爱的人,才能在性上更加和谐吧!
问:现在性观念差异大,比较集中的矛盾表现在什么地方?父母与子女的矛盾,还是社会给个人的压力?
答:我觉得目前比较集中的矛盾还是代际、代沟的问题。因为就在这几十年间,社会变迁太剧烈了。像我刚才提到的,比如说婚前性行为从15%飙升到71%,所以说这个观念矛盾是非常突出的。比如说我们从以前的统计看,我们中国特别看重婚前守贞观念,我们在全世界的排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所以呢,父母这一代也基本上都是婚前守贞的,遵循着这种观念,或者说社会习俗的。可是就在一代人之间,婚前性行为一下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活动,简直就是剩下的守贞的只有30%了。这个矛盾、观念会发生非常剧烈的冲突,我觉得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老一辈应该理解下一辈的人。
问:作为比较有科学性观念的人,如何对身边的持有保守性观念、并且也想改变自己的年轻人进行引导呢?
答:我觉得其实这东西应该是由学校、家长各个方面都对青年人做非常科学的性教育。我们现在全国的性教育正在开展起来,教育部也发了红头文件,要求在中学推进、开展性教育。但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大家对要不要进行性教育想法已经比较一致了,都认为需要,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做性教育,这个问题还是有很大的争议。
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正规的经过专家认证的性教育课本,经过培训的性教育师资,另外还要安排在学校保障课时什么的。因为过去人们会说,你们自己去看看就算了,我们小时候大概都是这么做的。这个东西学校很不重视。应该由学校、家长各方面配合,积极地推动,给大家一个比较科学的性教育,其中也包括传达一些比较现代的性观念。
每期沙龙的精彩问答都让我们回味无穷呀!快点击“谈性说爱专家微信沙龙第二期精彩问答”再来重温一下吧!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