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女德班更恶毒的是什么?

,

发布,

更新

比女德更糟的
Shutterstock/Lina Truman
[lm_breadcrumb]

比女德班更恶毒的是什么?

[lm_byline]

女权运动导致两性战争?传统女德不可摒弃?家庭伦理溃败是谁之祸?这篇文章带你品一品“庸俗卑劣”的女德。

微信关注lovematterschina和lovemattersCN,

和荷小爱约起来!

(谈性说爱中文网)近日读到奇文一篇,叫《我们不要“女德班”,却不可不要“女德”》。说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是败坏的,而这是由家庭伦理的溃败造成的,引发家庭伦理溃败的罪魁祸首,是女权(主义)运动,那么要拯救家庭伦理、恢复家庭秩序,就要朝着女权主义的反面——传统女德走。

作者自认为他的女德不同于女德班的女德。用他自己的话说,女德班的用心庸俗卑劣。

那来看看作者的女德是如何地不“庸俗卑劣”。

作者的女德包括《礼记》中女子出嫁前须接受的“四德”教育,也包括班诏的《女诫》。作者还特意引用了后者中的一段话,用以说明中国古代两性关系是如何的阴阳互补,如何地“并不完全表现为对立的主从关系”。其中有一句是“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者,其用一也。

诶等下,从这里来看,作者的女德跟女德班的女德就是同一副德行嘛!都教导女性遵奉“四德”、《女诫》,都力捧班诏为女性精英人物。而且作者与女德班诸卫道士也很难分高下嘛!睁眼说瞎话的本事谁也不比谁差。明明要证明两性关系并非“完全的主从关系”,用的材料却是“夫不御妇”与“妇不事夫”。

作者力赞朱安们,认为她们尽力维护家庭稳定与和谐,尽了一个女人的本分。不管受尽多少屈辱,不管自己卑微到了何等程度,她们都“做了她们应该做的!”文中提到了《朱安传》,吓得我赶紧跑去翻了一翻这本书,以避免背上没有听到“她(们)的心声”的罪名。翻了一下更吓一跳,朱安是鲁迅母亲给鲁迅的“一件礼物”,是鲁迅的“一件遗物”,她自己都把自己比作永远爬不出高墙的“蜗牛”。这样的朱安,《朱安传》的作者是极其同情的。可是在作者眼里,她居然已经到了“都不能说是完人”的地步!

抗议
Shutterstock/Helga Khorimarko

作者倾心赞美的朱安们,难道不就是女德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楷模么?就算朱安本人没挨打挨骂,但把那份屈辱折算一下,估计也抵得上家庭关系里最严重的打骂(之一)了。作者你确定自己不是女德班搬来的救兵?

还有一些奇葩言论,亮瞎了我的钛合金眼。

如,男人活着是为了留下后代,这样才叫完成自我、获得永生;而女人活着是为了怀孕,为了帮助男人完成自我。看到这里,说作者在思想上全面碾压女德班教义,也毫不为过吧?

再如,“当代女性道德修养的准则与尺度”可以是“态度端庄、不苟言笑,衣着俭朴、不好妆饰,谦让恭敬、以礼自持,不道恶语,和睦家人”,谦让恭敬及其以下也就罢了,这样做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挺不错的,可“态度端庄、不苟言笑”是什么鬼?从作者态度来看,一个言笑晏晏的女人大约是不守妇德的。哪怕是女德班,也应该不会要求女学员们整日板着脸吧?

很怀疑作者在恶作剧,可他一脸认真的表情包却又告诉我们,他居然真的是认真的!这就坏了。这位作者所运载的危害,应该远大于女德班。起码人家女德班敬仰资本,敬仰资本意味着立场并不会坚定,哪天市场上更认可独立自强的女性了,它可能一转身给自己挂上女权班的牌子。

而作者是真心诚意这么想的,因此才能发自肺腑地写出这样的奇文。这就意味着,哪怕是资本也动摇不了他啊!因为人家可是朝着拯救当前中国整体道德的宏大目标去的啊!

在奔向宏大目标的路途中,作者还顺便贡献了许多笑话。

他把“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破坏”归罪于“家庭伦理”的溃败。可是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家庭伦理的溃败要为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破坏负责。顺便说一句,只说论点,不给论据,可是议论文的大忌啊!

勇敢说不
Shutterstock/File404

在作者看来,家庭伦理的溃败,又是女权(主义)运动兴起的结果。原因算是给了,很简单,他眼中的女权主义视野狭窄,就知道斗争、就知道破坏

用他自己的话说,“自上个世纪初女权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家庭关系的渐进变革最终演变为一场两性战争,夫权妇权,非此即彼;男人女人,你死我活。于是,夫妻情分不在,家庭陷于分裂,男女不守本分,乃至于引发家庭伦理溃败,两性秩序涣散……”

等等,女性主义居然是“两性战争”,“你死我活”?我这个研究女性主义的人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奇文作者你真的确定自己不是在一脸认真地胡说八道

且不提那些逻辑艰深的女性主义理论,百度百科都能讲得清楚的东西,这里直接粘过来:“女性主义(Feminism)又称女权(女权主义) 、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权利
Shutterstock/Viktor Ostrovsky

看,女权主义的目标是性别平等,斗争对象不是男人,而是性别主义。稍微给作者科普一下,性别主义很简单,指的就是女人不如男人的那种思想。以此思想为基底,便有了性别压迫、性剥削等。

对某个领域不熟悉,拿不出厚实的材料,却又非要对人家评头论足,那你就只能亮家底了。文章作者本人,就是一位如假包换的性别主义者

因为是性别主义者,所以可以傲慢地站在自己的偏见上而毫不自知,所以作为一个学者,在批判一个自己毫无了解的领域之前,连去稍微查查资料的工夫都不愿意花。

在作者眼里,女权(主义)运动与家庭伦理的关系势不两立,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后,家庭伦理就溃败了。再来给作者稍微普及一下。与这种理解恰好相反,女性主义对家庭伦理的关注,比任何思想理论所给予的关注要多得多,是女性主义将家庭伦理放在了比(被男权主义所定义的)政治伦理更重要的位置上。

女性主义伦理探索如何让人们拥有真正平等的、更舒适的、更利于个体及家庭发展的关系。在诸多探索中,平等是核心。倘若家庭内没有平等的关系,就不会存在平等的关怀与照顾,那所培养出的个体,是很难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也是很难平等和谐的与人相处的。

因而,女性主义的确在击溃一种家庭伦理,这就是作者所捍卫的那种父权主义家庭伦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满纸的荒唐言,作者竟有一点是蒙对了的。

写到最后,还想再善意提醒一句,跨界需谨慎,稍微一个不小心,就擦枪走火了,枪子可是不长眼的。

 

(文/抓马,一个有着强大共情能力的人,立志于女性赋权工作。)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推荐阅读:《使女的故事》的作者为何被称作“坏的女权主义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 LoveMatters 及 LoveMattersPRO 官网B站X(Twitter)、公众号和小红书,订阅官网通讯邮件,辅助个人成长,紧跟世界进步。

了解 LoveMatters Chinese 谈性说爱中文网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