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男,你为什么不懂爱
[lm_byline]发帖征婚的凤凰男是个极端的例子,却绝不是唯一一个不懂爱的人。反观当下中国的婚恋,爱情似乎像是一个新时代的童话。
近日,一则名为《我就是凤凰男,我不完美,但我立志创造完美,这样的我,你敢不敢要》的帖子火遍网络。该男30岁,农村出身,硕士学历,国企员工,月入八千,要求女方:孝顺听话、月入相当、教育良好、温柔娴淑。夫妻合买的房子将写在自己父母名下,假如女方提供房子,必须加他父母名字。婚后与公婆同住,大姐会长住。女方的父母经济条件要好,有独立住房和养老保障,她不能有哥哥弟弟,婚后不论几个孩子都从父姓,他的收入用于自己父母和姐姐们的家庭开销。
这篇帖子仿佛一出样板戏,将大众能够联想到的凤凰男的刻板形象细致淋漓地表现出来了:愚孝、拖亲带戚、观念落后、唯亲是大、自私算计、道德绑架、男权主义等等,一时间网络上痛打凤凰男的声音甚嚣尘上。
出身能够对个体产生影响,但唯出身论却并无太大意义,同样的出身可以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出身也能让一些人殊途同归,讨论一个刻板印象其实是贬抑了一个群体。
相比凤凰男这个关键词,我更在意帖子流露出的自大感与交易感。
关于自己,这位男士只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显然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地方,随后就是洋洋洒洒对女方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了对女性在家庭付出方面和经济财产方面的。他没有提及自己的三观、兴趣爱好,没有试图从物质条件的任何一方去打动应征者,同样,他也没有从女方身上做出任何精神层面的要求。这种对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漠不关心,叫人毛骨悚然。
他真的不想要爱吗?内心深处他还是想要的。但他要的却不是平等的爱,他要的是父母之爱。他出身寒门,整个家庭孤掷一注成就了他,他的后半生势必要拿来反哺。他唯一提到的优势在收入,但这份收入会用来侍奉双亲和姐姐,这段婚姻中他除了本人,几乎无所提供,从一开始就只有他是受益方。什么样的人会接受这样的婚姻呢?当然是一个极度爱他、信奉他的人。当然他可能不会意识到这种期待很荒谬,因为他从小就被人这样付出一切地爱着、信奉着,他是整个家庭倾尽一切培养出来的。过去的爱带给他压力,所以他希望以后得到的爱都不再有附加要求。
他是个极端的例子,却绝不是唯一一个不懂爱的人。反观当下中国的婚恋,太多人都把爱情定义为被爱,都在由物质决定婚姻,都在为了父母的意愿而结婚,爱情似乎像是一个新时代的童话。
为什么人们不懂爱?我想或许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爱。
从父母这一代,许多人都不认为爱是重要的,婚姻是为了生孩子过日子,爱不爱一辈子都会过去。从求学到交友,许多父母都显得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看重结果,不太在乎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感受。在追求爱情的路上,父母给出了太多意见,从地域到长相、从家庭环境到学历工作,似乎一个人的家庭、长相、工作、学历、地域就足可勾勒出一个人,那个真正的人变得毫不重要,离开这些限定ta毫无意义。
爱是一种天赋,但在常年累月的毒药灌溉下,一颗渴望爱与被爱的心也可能变得功利而冷漠。
从社会新闻到身边案例,处处都能感受到病态:不鼓励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却鼓吹她们的生殖价值;不鼓励年轻人追求自由和爱情,却要他们为了父母和繁衍去结婚;不鼓励年轻人拥有梦想,却用成功学和厚黑学蛊惑他们;不鼓励他们为爱情结婚,却要他们盯着别人的房子和存款。
仿佛人人都有一种无力感,人人都缺乏安全感。很少人会去打破这种病态,大家都一味去折磨彼此。
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低价值感寻找一个出口吧。毕竟爱情与婚姻都是短暂的,唯有庸碌不甘的一生是漫长的。
(文:女王C-cup,果壳网性情小组管理员、性学领域研究者,致力于科学而诗意地,谈谈性与爱。)
(原题:你为什么不懂爱。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图文无关。)
爱情是什么,婚姻中爱情是必须的吗?移步”爱情是什么“,留言和我们讨论讨论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