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之死:以“性倾向”之名施加暴力
[lm_byline]当我们提到性别暴力的时候,更多指针对妇女的暴力。针对性与性别少数的暴力,是性别暴力中最新被认识到的形式。正如针对克拉克的排斥,与针对图灵的排斥,是有共同的内在逻辑的,即异性恋的、男权的文化使然。
(谈性说爱中文网特约专栏)《模仿游戏》是这样一部电影:看完三分之二,我都以为这是一部普通的二战片。直到最后,我才确定:这是一部同志平权影片。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看法,正如有一万个观众,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
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这样看起来图灵是不是算“功劳显赫”?然而,因为他是同性恋者,他受到的完全不是英雄所应该遭受的待遇。
电影中的主要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处理。片中,图灵将他研发的机器命名为“Christopher(图灵初恋情人的名字)”,而现实中,那台机器的名字是Bombe。这个虚构是因为,原著作者安德鲁·霍奇斯及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图灵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热爱与他和Morcom之间的感情密不可分。电影中审问图灵的警官Nock,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象征那个时代被制度化的恐同心理,用来表现逮捕与迫害图灵的人不是残忍的疯子而是最普通的人。
影片中图灵三个人生阶段的影像相互交叉:一个是他读中学时,爱恋着Christopher,却不敢承认;一个是他在二战时期努力破译纳粹密码;另一个则是二战之后被作为同性恋者审判。这三个影像分别表达着:同性恋也是有真爱的;同性恋也是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性恋长期以来是受到社会不公正对待的。
可能有人会因为影片中的两个情节安排而指责图灵:一个是他为了留住女研究者克拉克参加研究,曾试图与其结婚,险些使她成为“同妻”;另一个便是购买同性的性服务。前者,不要忽略图灵那样做并非基于自私的目的,而且影片一再告诉我们,ta们是真正相互喜欢的,当感觉有危险时,图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克拉克离开,甚至不惜冒险公开自己的性倾向。要知道,这种“出柜”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
而克拉克即使在知道图灵的性倾向后,也愿意走入婚姻,声称二人可以实践不同的亲密关系形式,让我们感到一种对传统亲密关系僵死模式的颠覆。至于说到购买性服务,在一个同性恋非法的社会中,结交恋人变得极为不可能,谁敢向别人示爱呢?更不可能公开征婚征友,ta们的情欲与性欲如何得到满足?
> <
同性恋在历史上的贡献一直被掩盖着。图灵是我们知道的同性恋者,然而我们不知道其性倾向,却对人类社会贡献卓著的同性恋者,当以千万计。因为一个人自己的性倾向而治罪ta们,却不因ta们对社会的巨大贡献而肯定ta们,这是人类社会非常奇怪的逻辑。
二战之后,图灵不仅没有得到战争英雄的光荣,反而因为同性恋“罪行”面临二选一的困境:要么入狱二年,要么接受强制性的服用激素进行“性倾向扭转治疗”。在接受强制性的扭转治疗之后,他自杀了。
在同性恋平权运动开始之前,同性恋者的自杀并不少见。当年因为我写《同性恋在中国》一书而曾接受采访的同性恋中,有二人自杀了。
对同性恋者来讲,扭转治疗与关进监狱的性质是一样的,甚至其承受的苦痛会更强烈。但在一些异性恋者看来,扭转治疗是“帮助”同性恋者,仿佛扭转治疗是“人性”的,是“为了你好”……
战争是暴力,针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与伤害又何尝不是暴力呢?
被文化排斥的不只是同性恋者。作为女性的琼·克拉克在某种程度上与图灵同病相怜:身为一个能力强过男人的女子在当时那种社会也是不被接受的,因此她和图灵两人更加惺惺相惜。
以往,当我们提到性别暴力的时候,更多指针对妇女的暴力。针对性与性别少数的暴力,是性别暴力中最新被认识到的形式。正如针对克拉克的排斥,与针对图灵的排斥,是有共同的内在逻辑的,即异性恋的、男权的文化使然。
影片结尾,女皇给图灵平反,英国社会对于图灵等同性恋者承受的不公正对待进行了深刻反思。人类最终以文明碾压偏见与不公,还科学巨人一份迟来的敬意。这种历史的进步让人欢欣鼓舞,也让我们这个同性恋仍然没有受到平等对待的国度的同志们内心充满希望,尽管,图灵已死。
虽然今天在中国没有法律要判刑同性恋者,但比法律更可怕的是歧视的文化。影片中,在英国卧底的苏联特工要挟图灵:“如果你说出我的秘密,我就说出你的身份。”这种以曝光性倾向为要挟手段的情况,在今天中国社会中仍然存在着。
在整个社会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从我们自己的改变做起吧。影片中图灵的同事们,在知道他的同性恋者身份后,仍然尊重他,没有伤害他。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可以真正做到这样对待身边的同性恋者呢?进一步,当别人歧视、伤害性与性别少数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勇气站出来阻止呢?“不使用暴力,并且不对暴力保持沉默”,这种对于妇女暴力“零容忍”的态度,同样应该适用于那些针对性与性别少数者的暴力!
(文/方刚,原题:对于性倾向暴力,同样要“零容忍”。方刚,性社会学博士,主要从事性多元、性教育、男性气质 、性别暴力研究,“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妇女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唯一成员,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出版著作50多部。)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现代社会,同性恋者平权之路依然在努力中。推荐阅读,中国四成教科书视同性恋为病态,平权之路漫漫> <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