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来3次月经:月经过时了吗?
[lm_byline]澳洲研发出一种能让女性一年只来三次月经的新药,在中国网友中引发热议。有的称这是女性福音,有的则称违反自然规律。月经真的过时了吗?
(谈性说爱中文网)据媒体近日报道,澳大利亚研发出一种能让女性一年只来三次月经的新药,这种药不会损害女性的生育能力,长期服用兼具避孕功效,当女性想要宝宝时只要停药即可。从9月起该药开始在澳大利亚各大药店出售,这在女性中引起轰动,不少女性表示愿意尝试。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不少中国网友热议:有的跃跃欲试,称不来大姨妈是女性福音;有的持犹豫态度,怀疑这种药是不是靠谱,有没有副作用等;也有的表示反对,声称不来大姨妈危害女性健康,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随着妇科内分泌学科的发展以及新型避孕药的研发,把月经变成“季经”、“年经”、甚至“无经”已经成为有医学安全保证的可能。在遵医嘱服用的前提下,女性可以在相对较长时间不排卵的情况下保持健康,在停药后即可恢复排卵功能。这类药物无疑给广大女性提供了更多的避孕方法,给饱受痛经之苦的女性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手段;但是,也有一部分女性,因为嫌弃月经的种种麻烦,厌恶经血的出现让自己不具备和男性一样的智力体力水平,在没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自行服用这类药物,甚至出现了“月经过时了”的说法。
月经是女性性生理发育成熟的标志,是反应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女性只能被动的服从男人的生殖要求,恐怕只有被男人打入冷宫或者没有月经的女人才能摆脱非意愿妊娠之苦。避孕药具的使用把生殖权赋予女性,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的标志之一。
月经给女性带来了生殖功能,但是女性因为月经来潮时也经常出现的痛经、负性情绪状态,被社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二等公民”、“周期性神经病”、“弱势群体”;就连很多女性自身也很享受男性对自己的这种“弱势照顾”。当今社会是女性地位提升中的男权社会,女孩同样得到家长的重视,家长和学校都按照社会普遍认可的“高大上”的标准培养着男孩和女孩。但是这些“高大上”中几乎都是社会性别中带着男性特征标签的特点。也就是说,社会还是认为男性是高等人群,男性人群中相对多的特点也是高等素质。所以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优秀是好事,相反则是丢人的。其真相是人们没有给予女性同样的尊重,女性还是会因为自己无法摆脱的月经而感觉到有釜底抽薪的感觉。
大都市里有很多女性为了和男性达到平起平坐,非常努力的在职场打拼,恨透了月经的困扰;她们不知道如何关爱自己的身体,减少痛经的诱发因素,而是简单粗暴的憎恨月经本身;生孩子、自然流产、人工流产都会影响她们与男人在工作中的竞争,让这些一了百了的方法就是不来月经。于是,选择服用新型避孕药是这部分女性的不二选择。
我们对女性生理研究的越透彻的情况下,我们就越能研发出更科学的药物用于生殖医学领域,生殖和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性又和政治经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人们让月经从“现象”变成“选择”容易,让女性真正在平等尊重中达到两性和谐状态则是困难重重。从男权到人人平等,必定要经历多元的社会,你我正处于这样的社会变更时期,多元的选择将是社会的主流。我们尊重每一种选择,更希望大家能尽可能做到知情选择,避免极端盲目选择。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是双刃剑,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科研成果。
对于月经的“选择”我有以下几点说明:
首先,痛经不是正常现象,不是每个女人每个月必须忍受痛苦。大部分女性的月经期只是能体会到身体的些许变化,一般不达到痛苦的水平。各种治疗方法都尝试过之后都无法缓解的痛经,毕竟是少数情况。这种少数病例使用上述避孕药物是有医学指征的。
其次,月经带来的情绪波动一般是在人体正常的情绪波动范围之内,不属于病理现象;但是由于对月经的负面认知,则会加重该情绪反应。因此,这是可以通过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和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而缓解或部分缓解的。不让月经来潮来解决这种情绪反应的必要性,还没有得到精神心理科医生的认可。
再次,月经不来,不会让女性体能增强。服用避孕药只是抑制了女性自身的周期性排卵功能,不会增强雄激素,不会让女性更有力量,更有精力。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经过药监局批准上市的药物的安全性可以信任,其治疗作用一定比副作用重要很多才有应有的必要。任何药物都有适应症,不能自己盲目服用。
(原题:月经——从“现象”到“选择”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女性经期爱爱更容易达到性高丨潮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