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Matters
相遇 · 相知 · 相伴 Mind Guide | Self Care | Gender Issues
谈性说爱编辑部
[lm_breadcrumb]
宫颈糜烂不是病,你怎么还在治呢!
[lm_byline]
2008年起,中国医学界就正式去掉了“宫颈糜烂” 这一疾病,而改称为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现象。医学专业上也形成了不需要治疗的共识。
<微信关注lovematterschina,和荷小爱约起来!
(谈性说爱中文网) 安安29岁,今年她像往年一样去医院体检。报告出来一看,居然是“中度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还是中度,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把她吓坏了。这是不是
妇科病,是不是特别严重,会影响生活吗?一连串疑问出现在她的脑海。
“宫颈糜烂”是病吗?是的,“宫颈糜烂”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时不时出现在
妇科体检报告单上,甚至各种专科医院的广告里。但是,让我们开门见山地说,
“宫颈糜烂”早就被医学界抛弃,是一个过时的名词。这一切要从中国医学教育谈起。在2008年之前的中国医学界,宫颈糜烂一直作为一个标准的妇科疾病存在着,医学书籍中对于其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治疗手段都有详细的描述。
然而,随着中国医学的发展,和世界的逐渐接轨,医生们逐渐认识到,“宫颈糜烂”就是宫颈
生理期出现的宫颈的柱状上皮外翻。严格地说,
从2008年起,中国医学界就正式修改了医学教材,去掉了“宫颈糜烂” 这一疾病,而改称为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现象。那么,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就需要先了解
宫颈的结构了。
宫颈部位有两种类型的细胞,靠近阴丨道内侧的是鳞状上皮细胞,靠近子宫方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这两种细胞一直处在动态的平衡状态下,而这个区域在医学上就被称为
“鳞柱交界区”。受雌激素的影响,这个鳞柱交界区会不停变化,当女性月经来潮后,柱状上皮就会更多地朝外侧发展,肉眼看来似乎是“糜烂”。这也是之前“宫颈糜烂”的临床诊断。而实际上,当女性绝经后,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所谓的 “糜烂”也就看不见了。
而所谓的“轻度、中度和重度”,也不过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不同程度。它们都是
女性身体在不同阶段雌激素影响下的正常生理现象,并不是病。
现实情况是,由于某些医生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到现在还会在某些地区看到“宫颈糜烂”的诊断。妹子们大可不必担心,“宫颈糜烂”不是病,它不过是过去对于宫颈状态的一种错误的认识。
>
谈性说爱编辑部
“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尽管“宫颈糜烂”这种说法已经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所替代,医学专业上也形成了不需要治疗的共识。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各种宫颈炎症
宫颈感染,例如宫颈息肉、宫颈内膜炎、宫颈纳囊等等,仍然需要治疗,不可讳疾忌医。具体治疗方案用药就要去
专科门诊,征求医生意见。
宫颈糜烂会导致宫颈癌吗?宫颈癌的发生是和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低危型HPV感染可能会引发
尖锐湿疣,而长期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就容易导致
宫颈癌。
而所谓的“宫颈糜烂”不过是宫颈生理期出现的宫颈的柱状上皮外翻,这和
HPV高危型感染没有相关性,因此说“宫颈糜烂会导致宫颈癌”也就是无稽之谈了。此外,如果大家理解到“宫颈糜烂”是一种宫颈的自然状态,那自然也不会对
女性生育造成影响。
宫颈细胞学筛查:最好的预防措施如果宫颈糜烂不存在,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大错特错!单纯的“宫颈糜烂”不是病,不需要治疗,但是定期进行
宫颈细胞学筛查是最好的预防措施,这主要是为了预防
宫颈癌。这个检查一般包含在常规女性体检套餐内, 或者专门去妇科门诊预约检查。
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纳的是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2016年1月发布的《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指南》:
- 年满21岁的女性都建议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
- 12岁到29岁的女性建议每三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
- 30岁到65岁之间的女性建议同时进行HPV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 65岁之后的女性,如果之前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呈阴性,就可停止筛查。
- 特别提醒的是,即使你注射过HPV疫苗,也仍然建议按照以上原则筛查。此外,接受过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就不必筛查了。
做宫颈细胞学筛查时,你需要注意的是:
- 避开经期,检查前24小时不阴丨道上药、不阴丨道冲洗、禁止性生活。
- 高效坦诚地和妇科医生交流。告诉医生你的就诊目的,并回忆末次月经时间,是否有异常阴丨道出血,阴丨道炎及宫颈治疗等病史。
- 穿着宽松易穿脱的衣物,便于医生检查取样。
想要了解更多去妇科就诊的小问题?推荐阅读:妇科检查攻略。

< >